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疲劳是MS的一种特征性表现,常表现为与活动量无关的体力耗尽。一项纳入223例MS患者的调查结果揭示了疲劳的影响;疲劳是患者正在经历的最常见症状(86%),65%的患者将疲劳视为会带来困难或痛苦的最恶劣症状,该比例比其他任何症状都要高。疲劳会干扰日常活动。原发性MS相关疲劳通常每日都会出现,并随着一天时间推移而加重。许多患者会诉觉醒时感觉筋疲力尽,即使睡得很好也如此。疲劳也可出现于白天,但可通过休息而部分或完全缓解。疲劳常因热和潮湿而加重。其原因被认为是神经元传导随体温升高而减慢。此外,MS患者的疲劳与睡眠中断似乎存在相关性。
疲劳常伴发于急性MS发作,可能出现在发作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之前,并在发作消退后仍持续较长时间。此外还发现,疲劳与脑轴突损伤指标有关,提示疲劳的发生含有CNS成分。然而,疲劳与MS总体严重程度或与任何特定MS症状或体征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一些与MS相关的继发性问题可能也会引起或加重疲劳。其中许多问题是可治疗的,包括:
热敏性(Uhthoff现象)是MS的一种众所周知的表现;体温小幅升高可短暂性地加重当前或既已存在的体征和症状。60%-80%的MS患者出现过体温升高所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频率或严重程度的暂时增加。热暴露引起的MS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暂时性加重会减弱受累MS患者的躯体和认知功能,并妨碍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功能性能力。
据推测,该现象是由体温升高时中枢通路发生传导阻滞所致。正常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神经传导安全系数降低,直至达到发生传导阻滞的温度点;而脱髓鞘的神经会在低得多的温度点出现传导阻滞。
在MS患者中,下肢轻瘫或截瘫比单纯上肢无力更常见,这是因为脊髓的下行运动神经束常发生病变。体格检查可见痉挛,下肢一般比上肢更明显。深腱反射亢进,可能引出持续阵挛,并观察到伸性跖反射。所有这些表现常不对称。偶尔,由于病变在某一节段水平阻断了反射弧,深腱反射减弱,并且可能观察到肱三头肌反射倒错,表现为肱三头肌收缩丧失并且其传出成分由肱二头肌收缩所取代。跟腱反射可因脊髓骶段病变而消失,伴或不伴共存的括约肌和性功能问题。有时,反射减弱反映了小脑通路病变引起的肌张力减退。
患者可出现肌萎缩,常为废用型,最常累及手部小肌肉。较少见情况下,运动神经根发出区(motor root exit zone)病变会因轴突丢失而引起肌肉去神经支配。继发性卡压性神经病也是MS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一个病因。晚期MS患者可出现脑干相关症状,如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呼吸功能障碍(尤其是咳嗽能力较差和无法清除分泌物)。
步态失衡、上肢和手难以执行协调动作以及言语不清常由小脑通路受损所致。小脑体征常与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征同时存在。体格检查常发现辨距不良、复杂运动分解以及肌张力减退,最常见于上肢。在肢体和头部可能观察到意向性震颤;45%的MS患者会出现震颤,6%的MS患者有重度震颤。躯干共济失调会损害行走功能。眼震、视辨距不良和固视抑制失败(方波急跳)这类眼表现提示小脑或小脑-前庭连接功能障碍。言语特征为断续性或爆发式。严重病例存在完全起立不能(无法站立)、因剧烈的意向性震颤而不能使用上肢以及说出几乎无法理解的语言。
痉挛
大多数MS患者存在痉挛。一项注册研究纳入超过20,000例通过完成问卷调查来报告症状的MS患者,痉挛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如下:
无痉挛,16%
极轻微痉挛(不影响活动),31%
轻度痉挛(偶尔影响活动),19%
中度痉挛(常常影响活动),17%
重度痉挛(需要调整日常活动),13%
完全痉挛(阻止日常活动),4%
作为痉挛基础的肌张力增加是由于皮质脊髓系统脱髓鞘所致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这会导致对局部脊髓神经元和感觉传入通路抑制的解除。其他已提出的痉挛机制包括运动神经元放电延长、结缔组织改变和肌肉共激活异常。一些专家识别出了两种痉挛类型:
强直性痉挛,特点是对运动有抵抗且呈速度依赖性
相位性痉挛,表现为不自主的抽动和痉挛,主要累及肢体,在夜间试图入睡时更为明显
这两种类型的痉挛均最常累及下肢,但也发现了其他模式,其他可发生痉挛的区域包括颈部肌肉、盆底、手指/足趾和中轴椎旁肌肉。痉挛状态严重时,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试图从床或轮椅上起身时可能激发腿部和(有时)躯干的伸肌痉挛。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痉挛进行分级,见附表(表4)。
表4 改良Ashworth量表
疼痛是MS患者的常见症状。一项关于MS成人患者疼痛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现了28项满足纳入标准的研究,受试者超过7000例。汇总的疼痛总患病率为63%。该人群中疼痛的类型和患病率如下:
头痛43%
神经病理性肢体疼痛26%
背痛20%
Lhermitte征16%
痛性痉挛15%
三叉神经痛4%
MS相关疼痛可以是神经源性或非神经源性的。神经源性疼痛包括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如足、手、肢体和躯干的烧灼或冰冷感觉倒错)以及发作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肌肉骨骼和软组织疼痛可能由瘫痪、不活动或痉挛所致。
“MS拥抱征(MS hug)”或称“蟒蛇征(Anaconda sign)”现象不同程度地归因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或胸腹肌痉挛,包括紧抓感、挤压感和压缩感,常有不适或疼痛。
运动或感觉症状的阵发性发作可见于脱髓鞘病变。这些症状的特征是短暂、几乎为刻板性的事件频繁发作,常由活动或感觉刺激而触发]。其原因可能是既往疾病活动部位神经冲动的神经元间接触传递。虽然这些症状令患者苦恼,但并不表明真正的MS发作,也不会引起CNS髓鞘丢失。
脑干内病变可能会导致阵发性复视、面部感觉异常、三叉神经痛、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运动系统受累会导致肌肉发生痛性强直性痉挛,见于1个或2个(同侧)肢体、躯干,偶尔见于面部,但仅在少数情况下会累及全部四肢或躯干。这些阵发性发作通常对小剂量的卡马西平治疗有反应,常在数周至数月后缓解,一般无复发。
Lhermitte征
Lhermitte征是一种短暂的感觉症状,被描述为一种沿脊柱向下放射或放射至肢体的电击样感觉,最常出现于颈部屈曲后。该症状也许不常见,或者会随头部或颈部的极小运动而出现。虽然Lhermitte征最常见于MS,但是也可见于颈髓的其他病变,包括肿瘤、颈椎间盘突出、放射后脊髓病以及创伤后。
感觉症状
感觉症状是MS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几乎所有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都会出现。感觉特征可反映脊髓丘脑束、脊髓后索或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的病变。症状常被描述为肢体或躯干的麻木、麻刺感、针刺感(pins-and-needles)、发紧感、发冷或肿胀。根性疼痛也可出现,尤其是在下胸部和腹部区域。强烈的瘙痒感,尤其在颈部皮区(通常为单侧),提示MS。临床检查中最常见的感觉异常表现包括:
振动觉和关节位置觉不同程度的受损
四肢远端分布的痛觉和轻触觉减退
肢体和躯干痛觉和轻触觉减退的斑片状区域
在使用如针等尖锐物体进行感觉检查时,患者常报告出现针刺感增强,或有轻度的电击感,或刺激感从针刺点呈波纹状扩散。双侧感觉症状比单侧感觉症状更常见。当单侧感觉症状伴有对侧无力时,即为脊髓半切(Brown-Séquard)综合征。
主观或客观的面部感觉障碍在MS中相对较常见。在年轻成人中三叉神经痛可能是MS的一个早期体征。面部肌纤维颤搐(一种细微起伏波浪样面部颤搐)和单侧面部痉挛也可由MS导致,但必须排除其他局灶性脑干病变原因。患者可能出现单侧面部轻瘫,味觉有时也会受累。
MS患者常见性功能障碍。约50%的患者会出现继发于MS的完全无性生活,另外20%患者性生活下降。在男性MS患者中,最常见的主诉是性欲减退、阳痿、晨勃消失、早泄、性高潮障碍和阴茎感觉减退。在女性MS患者中,最常见的主诉是性欲减退、达到性高潮困难、阴道润滑减少、阴道感觉减弱和性交痛。
性功能障碍可由多种问题导致,包括脊髓内运动和感觉通路病变的直接影响,以及与自我形象、自尊心和害怕性伴侣拒绝有关的心理因素。由痉挛、下肢轻瘫和失禁引起的机械问题(即运动或肌肉控制问题)会进一步加重性功能障碍。
2015年一项系统评价纳入18项研究,这些研究评估了M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其中大多数研究是以MS诊所为基础,没有研究以人群为基础。由于对睡眠质量或失眠的定义不同,没有回顾关于睡眠质量或失眠的研究。主要的睡眠障碍及其患病率范围如下:
RLS,14%-58%(12项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7%-58%(5项研究)
睡眠期周期性肢动,36%(1项研究)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2%-3%(2项研究)
发作性睡病,0-2%(2项研究)
由于缺乏基于人群的研究,MS患者中上述疾病的真实发病率和患病率还不清楚。很大一部分MS患者存在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和难以维持睡眠。有限的数据提示,MS患者中失眠的患病率高达40%,或者其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数倍。促成失眠的因素包括如下:
疼痛综合征(如肌肉痉挛、Lhermitte征和三叉神经痛)
RLS
夜尿
药物副作用,尤其是用于治疗疲劳的兴奋药
精神综合征(如焦虑和抑郁)
MS患者中RLS的患病率估计为一般人群的4倍(分别为19% vs 4.2%)。因此,对于诉有失眠和白天过度嗜睡的MS患者,应评估是否存在RLS;根据病史做出诊断。根据常规和非常规MRI技术显示,伴RLS的MS患者比不伴RLS的MS患者可能具有更多颈髓病变。夜尿和疼痛常会打断MS患者的睡眠。多达70%-80%的MS患者会出现夜尿。疼痛会打断睡眠,引起白天嗜睡并加重疲劳,还会降低疼痛阈值。
30%-50%的MS患者报告有眩晕症状。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MS患者眩晕的最常见原因是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然而,眩晕常与前庭通路(如,延髓被盖和第8颅神经根进入脑桥延髓连接处的区域)出现脱髓鞘斑块直接相关,或者与其他脑干脱髓鞘病变直接相关。在这类患者中,眩晕可能伴有反映相邻颅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听觉过敏或减退、面部麻木和复视。
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相比,脱髓鞘病变所致眩晕往往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至数日),通常没有位置性诱因,这种情况下常误诊为BPPV。
视神经炎是MS中视觉通路受累最常见的类型。视神经炎通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单侧眼痛,眼球运动时疼痛加剧。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丧失(暗点),主要影响中心视觉。MS患者双侧同时发生视神经炎的情况较罕见,这种现象单独出现可能提示其他诊断,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中毒性视神经病或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谱系疾病。当MS患者出现双侧视神经炎时,视觉损害最初不对称,通常一侧眼睛更为严重。
对视神经炎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发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Marcus-Gunn瞳孔),这可通过手电筒摇摆试验来评估(图 1和图2)。若急性视神经炎病灶累及视神经乳头,眼底检查可能发现视盘水肿,这一表现在儿童中比成人中更常见。视神经病变最常累及球后,急性期眼底检查结果正常。随后,由于轴突丧失和由此导致的胶质增生,视盘变得苍白,以视盘的颞侧部分为主(颞侧苍白)。
图1 左侧瞳孔传入缺损
图2瞳孔检查和摆动手电筒测试
90%的患者会在视神经炎急性发作后2-6个月期间恢复正常视力。恢复视力的患者通常出现对明亮颜色(尤其是红色)的饱和度下降,部分患者也出现轻度非特异性视物变暗。MS患者还可能报告一种有趣的视觉现象,称为Pulfrich现象,这是沿二维平面线性运动的物体似乎按椭圆形三维轨迹运动的错觉。这种现象是视觉皮层中视觉物体识别时间的眼间不对称的后果,视神经炎是常见的病因。双颞侧偏盲在MS患者中罕见,若存在则应怀疑有压迫视觉通路的占位性病变。同向性视野缺损不常见,但在视放射受累时可见于MS患者。
MS是一种临床诊断。诊断的核心要求是证实CNS病灶的时间和空间多发性。
作者:jerry
来源:神经内科及重症文献学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