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P-R间期延长,一定是大于0.20s吗?

2020-08-11作者:论坛报木易经验

P-R间期是指自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部的一段时间。正常成人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0.20s,P-R间期主要反映了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情况,其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那么,你真正了解这一段心路历程吗?


//

P-R间期与P-R间期延长

//



P-R间期是指P波的起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这一时段,是指冲动从邻近窦房结的心房肌传至邻近浦肯野纤维的心室肌所需的时间,正常情况下P-R间期为0.12~0.20s[2]。

一般而言,心电图上P-R间期大于0.20s为延长,大于0.25s为显著延长,大于0.35s为过度延长[3]。


//

P-R间期为什么会延长?

//



1. Ⅰ度房室阻滞:正常成年人≥0.21s,或P-R间期超过心率最高值。阻滞水平可以发生在房室系统的各个部位,以房室结多见。


2. 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老年人一度房室阻滞比较多见,这反映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


3. 干扰性P-R间期延长:多种期前收缩产生的隐匿性传导,属于干扰现象。如房性心动过速时可以出现。


4. 房室结慢径路传导:房室结快径路阻滞,慢径路前传,P-R间期延长,部分患者伴有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史。


5.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部分P-R间期延长者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阿托品药物试验心率加快后,P-R间期恢复正常,说明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

P-R间期≥0.20s就是P-R间期延长了吗?

//



P-R间期延长诊断标准:

① 成年人P-R间期≥0.21s或老年人≥0.22s或儿童≥0.18s。

②P-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的P-R间期正常最高值,正常情况下P-R间期与心率呈反比关系,具体对应如下表。


微信图片_20200811172728.jpg


③同一患者在心率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P-R间期动态变化≥0.04s[4]。


诊断P-R间期>0.20s 所致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常需与假性P-R间期延长鉴别。

前者是由于P-R段延长所致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是由于心房肥大、不完全性心房内阻滞引起的P波时限增宽,使得P-R间期大于正常高限,但其P-R段在正常范围内(正常值为0.02s~0.12 s),并非真正的房室传导阻滞。由P波时限增宽引起的P-R间期延长称假性P-R间期延长。在确定的情况下,可测定P/P-R 段比值,以助鉴别。如P-R间期延长是由于P波增宽所致,此值增大,否则此值变小[5]。


临床上需要注意!


  • 在生理变化中,P-R间期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因此,P-R间期会随心率而变化,当交感神经成份起主导作用时,,心率增快,P-R间期变短,反之亦然。

  • 除此以外,P-R间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延长。小儿各年龄组P-R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最短为0.08s,最长为0.18s。

  • 因此临床医生在分析心电图时要注意P-R间期延长的变化,一定要结合生理、病理特点,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2]。


参考文献
1. 张金鑫,探讨心电图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9,4(4):101-102
2. 王青云,P-R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3):168
3. 刘中龙,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2例,实用心电学杂志,2009,18(1):62-63
4. 戴伟川 ,李艳娟, 周少文 等, P-R间期延长临床应用新认识,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058-1060
5. 张继仙,心电图 P- R 段改变的临床意义,基层医学论坛 2009,13 (5):452-453


来源:好医术心学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