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阿帕替尼这一由我国民族制药企业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用于不同癌种疗效和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频频被ASCO等国际顶级盛会收录。2018年9月20日,每年一度的中国临床肿瘤学盛会——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在本届CSCO大会上,我们有幸采访到骨与软组织肉瘤和神经胶质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探讨了阿帕替尼的临床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骨与软组织肉瘤
Q1:目前我国骨与软组织肉瘤发病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治疗难点?
陈静教授:
我国骨肉瘤发病有三大特点:发病率低、发病早(以青少年为主,并且有年轻化趋势)、肺转移多见。
治疗难点:1,由于发病率低,从事肉瘤专科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少,专科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效果差;2,药物治疗的研究停滞不前。
杨毅教授:
骨肉瘤目前的整体的生存率已达到60%-70%,且90%病人可以保肢,但仍有1/3患者最终会发生肺转移,尤其是经过系统化疗后的病人在随访期内如果发生了肺转移,则愈后非常差,一般来说长期生存率不到10%。因此该病的治疗之前一直处于瓶颈期,直到目前的精准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才使终末期病人的生存期得到改善。
Q2:今年ASCO年会收录了两篇阿帕替尼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的研究,为该领域的肿瘤治疗带来了哪些新启示?
陈静教授:
一篇是北大人民医院郭卫教授牵头进行的常规化疗失败骨肉瘤患者的单臂研究:既往骨肉瘤化疗失败后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而该研究表明阿帕替尼的有效率可以达到43%,疾病控制率可以达到80%。
另一篇是姚阳教授牵头进行的骨肉瘤多中心单臂研究,阿帕替尼总的有效率达26%,疾病控制率达91%。从这两项研究来看,阿帕替尼在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起效快,为常规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而且口服剂型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
杨毅教授:
阿帕替尼作为一个VEGFR-2高选择性药物,以既往使用过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或者帕唑帕尼无效的患者,再使用阿帕替尼仍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客观反应率达到40~43%,6个月的PFS达到35%,均优于传统TKI。
陈勇教授:
阿帕替尼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在软组织肉瘤领域,研究证实阿帕替尼对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仍有一定的疗效,未来期待可以进一步尝试使用阿帕替尼和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来提高疗效。
Q3:您所在科室关于阿帕替尼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有哪些研究结果?
陈静教授:
我们科室一项被ESMO接受为Poster的研究对2016-2018年,53例软组织肉瘤患者(覆盖12种病理亚型)进行数据回顾分析,其中对化疗不敏感的腺泡软组织肿瘤和软骨样肉瘤的患者进行一线治疗,其余接受后线治疗的患者中接受二线治疗的占45%,接受三线和三线以上治疗的患者占40%。
该研究主要在病程的中后期使用阿帕替尼,但仍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腺泡软组织肿瘤(ASPS)有效率最高。除去ASPS阿帕替尼的有效率在21.6%,总体疾病控制率达到78%,总体PFS为12个月,同时副反应可控。因此阿帕替尼对软组织肿瘤患者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陈勇教授:
我们积累了约40例阿帕替尼用于软组织肉瘤的病例。大家普遍关注的两个问题是疗效和安全性。在疗效方面,对放、化疗都不敏感的骨肉瘤患者是可以从阿帕替尼中获益的,后续可以进一步尝试;在安全性方面,很多出现肺转移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气胸,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Q4:阿帕替尼未来在骨与软组织肉瘤方治疗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毅教授:
目前最主要的方向是不要把阿帕替尼局限于挽救性的治疗方案中,尝试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将阿帕替尼放到最开始的诱导阶段和后续的维持阶段使用,会使更多的患者得到生存获益。
陈静教授:
目前阿帕替尼的研究主要是单药研究,未来联合治疗是重要的应用方向:一、联合化疗:对常规化疗无效的骨肉瘤患者联合抗血管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有效率,对于软组织肉瘤患者如果能够联合阿帕替尼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联合免疫治疗:这不仅可以应用于软组织肿瘤,对其他肿瘤来说也是治疗趋势。目前恒瑞公司即将开展两项国家注册临床研究:阿帕替尼联合PD-1分别治疗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我对研究结果非常期待。
☆神经胶质瘤
Q1:目前我国神经胶质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现状如何?
梁小华教授:
神经胶质瘤的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排名相对靠后,位于十名之后,但是它的死亡率却位于前十之内,也就是说神经胶质瘤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非常高。
Q2:神经胶质瘤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治疗难点?
梁小华教授:
神经胶质瘤目前有三大治疗手段:主要的是手术,然后是放疗、化疗。但是这些手段即使综合应用并且达到最好水平,胶质母细胞瘤的生存期还是非常不乐观的,Ⅳ期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只有1年左右的存活期。
Q3:请分享一下您在临床上使用靶向药物或者使用阿帕替尼的治疗感受?
梁小华教授:
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问题是大部分的胶质母细胞瘤很难完全切除干净,术后可能半年或者不到一年就复发,而放疗只是一个局部的控制,短时间内也会存在复发的问题,因此临床治疗中希望有一种更有效的药物出现。
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复发以后。替莫唑胺作为传统的首选治疗药物,虽然普遍推荐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我们探索阿帕替尼在术后或者放化疗以后的复发胶母细胞瘤患者的应用。自开始研究的半年来,我们初步发现在这种标准治疗失败以后的患者中,使用阿帕替尼PFS能够达到 3-4个月,要比以前的化疗药物(包括静脉用的化疗药物)要好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也期望得到肯定的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