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盘点:2020年TAVR领域热点及进展

2021-02-08作者:论坛报沐雨热点
其他心血管疾病原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王墨扬 宋光远 赵庆豪 吴永健


2020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领域在二叶瓣、国产瓣膜、手术模式、低化、抗凝方案、新器械等方面有很多新进展,本文进行盘点。



video






流行病学及指南的变迁


主动脉瓣狭窄(AS)是一种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S在大于65岁人群中发病率约占2%,而在85岁以上人群中占比达4%。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AS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AS的主要病理特点为进行性的瓣叶增厚、纤维化和钙化,导致瓣叶运动受限和瓣口狭窄阻塞。而随着瓣膜狭窄的进展,心脏后负荷逐渐增加,最终导致左室功能失代偿,出现相应的心衰症状。AS自然病程研究表明,对于已出现症状的重度AS患者若不进行及时的干预,2年内死亡率可达到50%。


过去半个世纪,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一直是重度A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和降低死亡风险。但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开胸、气管插管和建立体外循环,因此有约33%的高风险患者不适用于传统外科瓣膜置换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介入导管技术,通过导管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使其替换病变瓣膜、恢复瓣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相较于传统外科瓣膜置换术,TAV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自2002年克里比耶(Cribier)等进行了全球首例TAVR手术至今,全球已有50万例患者受益于该技术,我国目前也已有超过5000例TAVR手术成功开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TAVR技术的普及,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AS患者接受TAVR治疗,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基于2019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报告的PARTNER 3和Evolut Low risk试验结果显示的TAVR对于低危患者的优越表现,2019年8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扩大了TAVR的适应证,批准TAVR可用于外科手术低危的严重AS患者。获批的经导管瓣膜包括SAPIEN 3、SAPIEN 3 Ultra、CoreValve Evolut R和CoreValve Evolut PRO。此前,这些装置仅被批准用于中、高危患者。同年,欧洲相关政府部门也批准SAPIEN 3及Evolut R人工瓣膜应用于外科手术低危患者。


中国结构2020年发布了最新的《中国TAVR专家共识2020》,其中指出,中高危患者为TAVR的绝对适应证,外科手术低危[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且年龄≥70岁,二叶式主动脉瓣为TAVR的相对适应证。



国际发展概况2020重要研究结果更新


低危化及二叶瓣探索


患者的手术风险是影响瓣膜置换术决策的关键因素。PARTNER1研究已证实,对于高或有外科手术禁忌的重度AS患者,TAV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当。后续发表的PARTNER 2研究以及SURTAVI研究在中危患者中证实了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此,2017年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瓣膜病指南进行了更新,将TAVR手术的适应人群扩大到了中危患者(Ⅱa,B)。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瓣膜病指南更是将中危重度AS患者行经股动脉路径TAVR的推荐级别升为Ⅰ类推荐。


2019年PARTNER 3研究将TAVR适应证拓展至低危群体。该研究纳入了1000例低危(STS<4%)重度AS患者,随机给予经股动脉入路的球囊扩张式TAVR或SAVR治疗,主要终点为死亡、卒中、再住院的复合事件。研究结果显示,TAVR组患者的1年主要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SAVR组(8.5%对15.1%,P<0.001)。


幻灯片14.jpg


2020年的ACC会议上公布了该研究的两年随访结果,研究发现,在2年时,TAVR组主要终点发生率仍显著低于SAVR组(11.5%对17.4%,P<0.001)。但在主要终点事件的构成中,相于SAVR组,TAVR组仅在再住院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8.5%对12.5%, P=0.046),而两组的死亡(2.4%对 3.2%,P=0.47)和卒中(2.4%对3.6%,P=0.28)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2年随访结果还提示,TAVR组膜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AVR组(2.6%对0.7%,P=0.02),但在第1年到第2年的随访过程中,膜功能没有明显恶化。


PARTNER 3研究的2年随访结果为TAVR在低危人群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虽然在对死亡和卒中的改善上相较于1年结果不再具有显著性,但仍证实TAVR与SAVR在低危人群中是等效的。



除原发AS外,TAVR也是治疗外科生物瓣膜退化狭窄的一种可行方案,即在退化外科瓣膜中置入TAVR瓣中瓣。PARTNER 2 ViV注册研究入选了365例外科手术生物瓣退化且再次手术风险高危的患者,使用SAPIEN XT瓣膜TAVR置入后进行临床和超声随访观察。


幻灯片18.jpg


2020年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大会上公布了该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研究显示在TAVR置入5年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50.6%,与PARTNER 2中直接接受TAVR治疗的中危患者群体无显著差异(45.9%,P=0.06);卒中发生率为10.5%;基于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3定义的膜血流动力学恶化(hemodynamic valve deterioration,HVD)和生物膜退化(bioprosthetic valve failure,BVF)发生率分别为5.9%和2.3%;再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占6.3%;平均跨瓣压差、血流速度、瓣周反流量、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表(KCCQ)评分在5年内保持稳定。提示使用TAVR瓣中瓣治疗外科生物瓣膜退化具有良好的生存率,且可以持续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ACC大会在当地时间3月29日公布了Evolut系列瓣膜在外科低危人群中进行二叶瓣TAVR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共纳入全美24个中心的150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70.3岁,平均STS评分为1.4%,研究纳入标准中严格规定瓣环以及窦部内径大小,同时手术过程中明确采用瓣环内径作为人工瓣膜型号选择指征,手术操作中积极提倡球囊预扩张。术中全麻比例高达63.3%,98.7%采用股动脉入路,91.3%进行球囊预扩张,36.9%进行球囊后扩张,术中32.9%患者曾进行回收再定位释放。实际释放瓣膜型号大型号比例高,使用29 mm及34 mm瓣膜的比例接近80%。


幻灯片7.jpg


主要安全性终点——30天全因死亡及致残性卒中发生为1.3%。此外,研究中主要血管并发症1.3%,永久起搏器植入率15.1%。主要有效性终点显示,器械成功率达95.3%。


因此,在低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中,采用瓣环作为型号选择依据应用自膨胀生物瓣EvolutREvolut Pro进行TAVR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20年《循环》(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谢里夫·哈利姆(Sharif A Halim)等基于STS/ACC数据库进行的二叶主动脉瓣TAVR治疗结果。该研究纳入2011-2018年170595例三叶及5412例二叶式AS患者,是迄今样本量最大的真实世界二叶式主动脉瓣TAVR研究。


幻灯片11.jpg


研究结果提示,应用目前最新器械的情况下,与三叶式AS患者相比,二叶式AS患者中器械成功率略微降低(96.3%对97.4%),残余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略高(2.7%对2.1%)。与应用老一代器械相比,在应用目前最新器械为二叶式AS患者进行TAVR治疗时,器械成功率增加(93.5%对96.3%),二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14.0%对2.7%)明显降低,且接受TAVR治疗的二叶式AS患者的术中、术后、1年预后与三叶式AS患者整体相当。


新器械探索


随着TAVR器械的发展与更新迭代,目前已有众多的瓣膜器械可供临床选择使用。常见的商用瓣膜虽在设计上有各的特点和优势,但在释放原理上主要可归类为球囊扩张瓣膜和自膨胀瓣膜两种。两种瓣膜的有效性虽然已经分别得到证实,但头对头比较两种瓣膜优性的研究较少,两种瓣膜是否存在预后差异仍有争论。


2019年的SCOPEⅠ研究和2020年的SCOPEⅡ研究针对两种瓣膜优劣性问题进行了探讨。SCOPE I研究入选了736例重度AS患者,随机给予ACURATE Neo瓣膜(自膨胀瓣膜)和SAPIEN3瓣膜(球囊扩张瓣膜),主要终点为VARC-2定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卒中、致死性或致残性大出血、主要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闭塞、急性肾脏损伤、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再次瓣膜手术、中度及以上的反流或狭窄。


结果显示,在30天时,自膨胀瓣膜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7%,而球囊扩张瓣膜组为16.5%,未达到既定的差值上限7.7%以内的非劣效标准(非劣效性检验P=0.42)。其中,两组间在全因死亡(2%对1%)和卒中(2%对3%)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主要复合终点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自膨胀瓣膜组的急性肾损伤(3%对1%)和中度及以上反流(9%对3%)发生率更高。



采用了另一款自膨胀瓣膜的SOLVE-TAVI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该研究入选447例高危AS患者,随机给予EvolutR瓣膜(膨胀瓣膜)和SAPIEN 3瓣膜(球囊扩张瓣膜),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卒中、中度及以上反流和起搏器植入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在30天时自膨胀瓣膜组和球囊扩张瓣膜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分别为28.4%和26.1%,达到既定的等效性标准(相差10%以内,等效性检验P=0.04)。其中,两组的全因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3.2%对2.3%,等效性检验P<0.001),但是自膨胀瓣膜有着更高的起搏器植入率(23.0%对19.2%,效性检验P=0.06)。


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自膨胀瓣膜ACURATE Neo和EVOLUTR瓣膜在与SAPINE 3(球囊扩张瓣膜)的头对头比较中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两种不同设计的自膨胀瓣膜可能存在预后差异。



2020年的SCOPEⅡ研究为两种自膨胀瓣膜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差异提供了证据。SCOPEⅡ研究入选796例75岁以上的重度AS患者,随机给予ACURATE Neo瓣膜或EVOLUTER/PRO瓣膜,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或卒中的复合终点。


幻灯片23.jpg


研究结果显示,ACURATE Neo主要终点发生率高于EVOLUTER/PRO,未达到既定的非效标准(15.8%对13.9%,非劣效检验P=0.0549),且ACURATE Neo组30天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更高(10%对3%,P=0.002)。但ACURATE Neo组1年永久起搏器植入率(11%对18%,P=0.0043)和新发左束支阻滞发生率(14%对19%,P=0.048)显著低于EVOLUTER/PRO组。



卒中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独立生活的能力及生存年限。脑栓塞保护装置通过在TAVR术中捕获或分流碎屑来减少脑栓塞的风险。


2020年TCT大会公布的REFLECTⅡ研究旨在评估TAVR术中使用TriGUARD 3这一自稳定脑栓塞保护滤网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脑保护装置在TAVR中的应用提供了证据。


幻灯片25.jpg


REFLECTⅡ研究入选179例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按照2  ∶1随机分入TriGUARD 3组和对照组,在主要安全性终点VARC-2定义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危及生命或致残性出血、急性肾损伤、冠状动脉阻塞、主要血管并发症和干预的瓣膜相关功能障碍的复合终点事件)方面,TriGUARD 3组术后30天事件率为21.3%,低于既定的安全性目标值(34.4%,非劣效性检验P=0.0001);但在有效性终点[死亡或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恶化、术后无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病变和DWI检查的脑部病变总量(TLV)的分层复合终点]方面,TriGUARD 3组相较对照组并未显现出优势(胜率比45.7%对54.3%,P=0.857),且两组的中位TLV并无明显差异(215.39 mm3对188.09 mm3,P=0.405)。


值得注意的是,REFLECTⅡ试验原计划入选225例患者证实其有效性,但由于其主要目的是推动TriGUARD 3装置通过FDA认证,在纳入179例患者后,主办方暂停了试验登记。在对数据进行有限的揭盲和审查后,决定正式结束研究并继续进行市场应用。因而,REFLECTⅡ仅证明了TriGUARD 3的安全性,脑保护装置给患者带来的有效性获益仍有待后续的试验证明。


抗凝方式探索


相较于SAVR瓣膜,TAVR瓣膜更容易形成瓣膜血栓,尤其以亚临床血栓最为常见,其在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中常表现为低密度瓣叶增厚或瓣叶运动受限。既往研究发现TAVR术后亚临床瓣叶血栓形成与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而且会加速瓣膜血流动力学退化。


因此,TAVR术后的抗栓治疗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维持瓣膜耐久性至关重要。


对于没有长期抗凝指征的患者,目前的指南建议在TAVR术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此后长期使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然而该推荐仅基于专家共识和小样本观察性研究,缺乏强有力的循证证据支持。


ARTE研究是最早比较TAVR术后单用阿司匹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该试验共纳入222例TAVR术后患者随机分至两治疗组中,结果显示两组在死亡、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双联抗血小板组的致死性大出血风险显著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10.8%对3.6%,P=0.038)。



2020年发布的Popular-TAVI 研究的A队列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该研究将331例无长期抗凝指征的患者随机分配至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研究发现相较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单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致残或致死性大出血风险(26.6%对15.1%,P=0.001),且不增加心血管相关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风险。


幻灯片30.jpg


该研究提出的TAVR抗栓“应简尽简”的理论挑战了现有的临床常规,可能会改写指南的相关推荐。但由于Popular-TAVI试验设计和开展时间较早,只关注了缺血及出血事件,对于近年来引发关注的TAVR瓣膜血栓/亚临床血栓没有进行研究预设和分析。因而该方案的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考察。



观察性研究RESOLVE和SAVORY发现,生物瓣置换术后接受抗凝药物的患者亚临床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4%对15%,P<0.001),提示口服抗凝药作为TAVR术后常规抗栓方案的可能性。


2019年的GALILEO研究是首项针对TAVR术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瓣膜血栓的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1644例无长期抗凝指征的患者,TAVR术后随机分配到利伐沙班组(利伐沙班10 mg/d加阿司匹林75~100 mg/d,90 d后停用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治疗组(氯吡格雷75 mg/d加阿司匹林75~100 mg/d,90 d后停用氯吡格雷)。


研究结果显示,利伐沙班组的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显著高于抗血小板组(9.8对7.2每百人年,P=0.04),同时致残或致死性大出血发生率更高,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4.3对2.8每百人年,P=0.08)。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利伐沙班组死亡风险增加难以完全归因于抗凝药导致的高出血风险,因为仅有少部分患者在死亡前30天发生过出血、心肌梗死或卒中事件,且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停药较长一段时间后,死亡多为非心血管原因导致,其潜在机制仍尚待研究。


同期发布的还有GALILEO的影像学研究GALILEO-4D,旨在探究利伐沙班在预防TAVR术后亚临床瓣叶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231例患者在入90天后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四维CT扫描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与抗血小板组相比,利伐沙瓣叶3级或以上运动受限发生率显著降低(2.1%对10.9%,P=0.01)。


综上,在TAVR术后无长期抗凝指征的患者中,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亚临床瓣叶血栓。但是考虑到利伐沙班在GALILEO主试验中的不良临床结果,目前仍不建议TAVR术后常规使用利伐沙班作抗栓治疗方案。



对于有长期抗凝指征的TAVR患者,目前常规方案是术后口服抗凝药基础上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既往有研究表明,该方案并不会降低死亡、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反而会增加大出血发生率。


2020年的Popular-TAVI研究的B队列是首项研究有长期抗凝指征患者TAVR术后抗栓方案的临床试验。该队列共纳入313例有长期抗凝指征的患者(95%为房颤),随机接受口服抗凝药或口服抗凝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幻灯片33.jpg


研究发现,单纯口服抗凝药组的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口服抗凝药联合氯吡格雷组(21.7%对34.6%,P=0.01),同时不增加心血管相关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该结论与先前的观察性研究结论一致。但与Popular-TAVI的A队列研究一样,该B队列研究也仅关注了出血和缺血事件,缺少对于瓣叶血栓/亚临床血栓的考察,因而该方案的远期预后仍是一个未知数。



总之, TAVR术后的最佳抗栓方案仍待研究探索。考虑到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普遍高龄且多合并症,出血风险高于一般患者,因而在制定抗栓方案时应谨慎地平衡出血与缺血风险。如何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方案,保障患者的最大临床获益可能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注册研究结果


既往的临床试验发现,在重度AS患者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是一种不劣于或优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治疗手段。但既往大多数研究都在患者风险水平、瓣膜种类以及医疗中心等方面加以条件限制,缺乏在真实世界条件下TAVI与SAVR优劣性比较的证据。


2020年ACC会议上公布的UK-TAVI研究填补了真实世界证据的空白。该研究在英国所有可以开展TAVR治疗的34家医院中入选患者,且不限制入选患者的手术风险评分和置入瓣膜的种类。该研究入选913例70岁以上的有症状的重度AS患者,随机接受TAVR治疗或SAVR治疗。


幻灯片38.jpg


术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TAVR治疗组和SAVR治疗组之间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异(4.6%对6.6%,P=0.23),心血管原因死亡(2.8%对3.3%,P=0.69)和卒中(5.0%对2.9%,P=0.13)风险方面未见显著差异。但TAVR组患者术后30天的血管并发症发生(4.8%对1.3%,P<0.001)和起搏器植入率(12.2%对6.6%,P<0.001)更高,中度主动脉反流发生率更高(2.4%0.9%)。


不过,TAVR组的大出血风险更低(6.3%对17.1%,P<0.001),且平均住院时间更短(3天对8天),在术后6周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和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MLWHF)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相较于SAVR改善更明显。


UK-TAVI研究证实了TAVR策略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仅报道了1年的预后情况,我们可以看到TAVI组的瓣膜反流率高于SAVR组,这可能会对长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除外长期随访结果会表现出显著差异的可能。UKTAVI的研究人员计划继续随访5年,我们期待看到真实世界条件下TAVI瓣膜长期耐用性和远期预后的结果。


国产瓣膜随访结果


2020年,中国几项研究数据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首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在2020年的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报告了VenusA-Valve瓣膜临床研究术后5年的随访结果。


幻灯片49.jpg


该研究显示,受试者术后1年至5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9%、9%、13%、15%和20.8%。1年和5年的严重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及2%,轻度卒中发生率为0%和2%,起搏器植入率分别为18.8%及19.8%。5年随访严重瓣膜中心反流,术后1年无中度反流,至5年随访时中度反流为5%。研究中无瓣膜再狭窄出现。现存患者7.5%超过90岁,最大年龄93岁。最长随访时间达7年,无严重瓣膜失功能的病例出现,显示了VenusA-Valve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的良好持久状态,且系统在二叶及三叶式AS患者中的应用结果相当。


该研究为我国首项经导管主动脉瓣临床试验,提示中国第一代瓣膜术后5年时依然非常优秀,为中国主动脉瓣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充分证据支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代表研究团队在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20)公布的VitaFlow上市前临床3年结果中,全因死亡率(10.9%)和心源性死亡率(7.2%)显著低于国际上其他主流产品用于高危患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同时保持了较低的严重卒中发生率(1.8%)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7%),且相对于2年结果仅有一例新发的永久起搏器植入。VitaFlow3年临床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产品应用于严重A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幻灯片51.jpg


此外,吴永健教授代表全国研究组在欧洲血运重建大会(PCR e-Course 2020)上公布了TaurusOne上市前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结果,这也是我国第三款自膨胀式瓣膜的研究。该研究共纳入全国6个中心120例患者,STS评分(9.95±3.09)%,为中国TAVI临床试验中最高STS评分。


幻灯片53.jpg


研究显示,主要终点——12个月累计全因死亡率为6.67%,无术中死亡及冠脉阻塞病例,术后12个月平均跨瓣压差显著降低且维持, 瓣口面积显著提升且保持稳定,仅有1例中度瓣周漏(PVL)。TaurusOne瓣膜在二叶瓣和三叶瓣患者中得到了相似的12个月临床结果, 特别是在瓣口面积、压差等方面,显示出TaurusOne一代不可回收瓣膜系统在二叶瓣患者中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目前,TAVR治疗在世界范围已经作为经导管瓣膜治疗的先锋领域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在器械研发以及患者人群筛选方面趋于追求更好的置入效果与临床获益,而作为TAVR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二叶瓣、抗凝、低危化等方向的探索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实践经验。


未来趋势


国内该领域目前处于“量质”齐增的关键阶段,已经有多个中心参与该领域的临床实践,为我国对于患者筛选策略制定以及术者的成熟和经验积累提供了重要契机。国产瓣膜研发目前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新一代可回收自膨胀以及球囊扩张和其他方式扩张的多种器械的广泛使用,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治疗经验和宝贵数据,为促进我国TAVR研发领域提供更多支持。


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瓣膜病中心的质控与合作,为中国TAVR领域大规模多中心研究提供了机会,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心进行数据整合通过注册研究及随机研究向世界发出提出中国TAVR声音。


END



微信图片_20210115143318.png

吴永健教授


★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冠心病中心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结构心脏病一病区主任。阜外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北京第一康复医院心肺康复中心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

★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结构心脏病学组组长。

★ 中国康复学会心脏介入与康复分会候任主委、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心脏康复分会主委。

★ 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委员(FSCAI)、美国心脏病学院委员(FACC)。《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编委。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