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胆囊息肉:体检单上的“小蘑菇”,到底要不要紧?

2025-08-31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胆囊息肉?我是不是得了大病?”拿到体检报告的陈女士看着这几个字,心里一下子揪了起来。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原本好好的体检,突然被“胆囊息肉”这一陌生名词打乱阵脚。


这个长在胆囊里的“小蘑菇”,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该如何应对?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胆囊息肉那些事。


01


胆囊


:消化道里的“胆汁管家”



要了解胆囊息肉,得先认识它的“宿主”——胆囊


胆囊是消化系统里的“无名英雄”,虽不起眼,却是肝脏的“好搭档”:它能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像个“仓库”一样按需释放;还能浓缩胆汁,让这一“脂肪粉碎机”更高效地帮助消化油腻食物。


每天,胆囊都在兢兢业业地调节胆汁供应,默默支撑着我们的消化功能。


stock-image-457907934-XL.jpg


02


胆囊息肉:胆囊壁上的“小突起”



胆囊息肉,全称“胆囊息肉样病变”,指的是胆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的息肉状隆起,就像胆囊壁上长了一颗或几颗“小蘑菇”。


它是胆道系统的常见问题,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3%~6%,但多数人没啥症状,往往是体检做B超时才偶然发现。


stock-image-314507240-XL.jpg


绝大多数息肉是“好同志”

只有少数可能“变坏”!


胆囊息肉有多种类型,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比如胆固醇性息肉(因胆固醇沉积形成)、炎性息肉(由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引起),它们通常不会癌变,也无需过度紧张。


肿瘤性息肉(但需警惕少数有恶变风险的“坏分子”——如腺瘤性息肉)。临床数据显示,约6%的胆囊癌源于息肉癌变,而这类“危险息肉”往往有以下特征:


1.个头大:直径≥10毫米,尤其是≥15毫米时,风险显著升高;

2.独来独往:单发息肉比多发息肉更需警惕;

3.根基深:基底较宽(息肉与胆囊壁连接的部分较宽);

4.长得快:1年内直径增大4毫米及以上;

5.“结伴作案”: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


03


发现胆囊息肉后要做好这三点!



超声检查是发现胆囊息肉的“照妖镜”,不仅能确认息肉存在,还能测量大小、观察形态,帮助医生判断风险。拿到体检报告后,无需恐慌,按以下步骤应对即可: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定期随访


若息肉直径<10毫米,且无上述高危特征,每年定期做肝胆彩超复查;若息肉具备高危特征,需遵医嘱缩短复查间隔(如每半年一次),密切监测变化。


Originoo_83260_221514534_l.jpg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及时就医


息肉直径≥10毫米,或合并多个高危特征,应及时到外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以防癌变。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养成好习惯


1.禁酒及含酒精饮料:酒精会损伤肝脏,可能刺激息肉变化或新生;


2.三餐规律,吃好早餐:避免胆汁在胆囊内潴留过久,减少对胆囊的刺激;


3.清淡饮食: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给肝胆“减负”,降低息肉增大或增多的风险。


胆囊息肉大多是良性,只要定期监测、保持健康习惯,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现息肉后,不必焦虑,科学应对才是关键。通过定期体检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胆囊息肉,确保身体健康。


640?wx_fmt=png&wx_

来源丨惠州三院健康管理中心
文字来源丨健康管理中心 黄敏
审核丨健康管理中心 罗世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