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促进国际癌症诊疗和防治的合作与发展,自2022年10月起,美中抗癌协会(USCACA)发起了“携手抗癌|Anti-cancer Together (ACT) online forum of special topics系列线上活动”,邀请国内外抗癌领域基础和转化的领军专家参与其中,备受同道关注,收获累累硕果。
北京时间2024年3月10日,美中抗癌协会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肿瘤临床转化研究专委会、中国医学论坛报、丁香园联合主办的“携手抗癌”活动迎来第十八期!
本期活动特别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刘学锋(Xuefeng Liu)教授担任会议主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贺凯(Kai He)教授作了主题为“肺癌和其他癌症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herapy in lung and other cancers)”的专题报告。现整理报告与讨论精要,以飨读者。
贺教授介绍道,免疫治疗,特别是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来达到治疗效果的PD-1/PD-L1抑制剂,已经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格局。尽管这类疗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还有发展的空间,研究的重点可进一步扩展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上,这种疗法已经显现出对肺癌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的治疗潜力。
贺教授首先介绍了实体瘤中TIL疗法的原理与优势。免疫监视过程中具有三个关键阶段,分别是消除、平衡和逃逸,而T细胞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通常处于极度耗竭和受抑制的状态。TIL疗法的原理就是从这种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中分离出T细胞,然后在体外进行刺激和扩增,使这些原本耗竭的T细胞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最后将它们重新输回患者体内,以更有力的方式攻击癌细胞。
贺教授简单介绍了TIL疗法的历史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TIL疗法,到21世纪初的CAR-T细胞疗法及其衍生技术,在过去四十年里,这一领域的发展迅速。早期TIL疗法的有效性有限,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细胞疗法均用于血液肿瘤,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关键治疗组分的认识加深,TIL疗法开始展现出对某些肿瘤类型的抗肿瘤信号,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
贺教授认为,TIL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免疫疗法的限制,提供了一种通过直接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新途径。TIL疗法不需要像工程化T细胞受体(TCR)T细胞疗法那样进行HLA分型;由于包含有针对癌症细胞中的多种抗原的T细胞,因而TIL疗法能够解决实体肿瘤的异质性问题;TIL疗法可能具有一定的趋化因子受体系统,这使得TIL能够响应肿瘤环境中的化学信号并进入肿瘤组织;此外,TIL疗法通常具有更可控的安全性概况,所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较少。这些优点为TIL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动物试验发现,小鼠的TIL细胞对同源小鼠肿瘤有强大的活性,目前TIL疗法已经开启了对包括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恶性肿瘤治疗探索。并且研究发现,细胞疗法可以通过使用TIL细胞、IL-2和CD3单抗、NMA-LD预处理以及在植入期内使用高剂量IL-2来改善治疗效果。
贺教授提到,1988年Steven A. Rosenberg等人利用TIL疗法和IL-2为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治疗,并通过X线检查观察到了肿瘤的缩小,证明了TIL疗法的有效性。相关结果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项工作也被视为实体瘤细胞疗法领域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贺教授指出TIL可以从不同来源(如皮下结节、淋巴结、软组织和肺部)获取,并且都能够产生临床反应,这体现了TIL疗法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如今,随着技术的成熟、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以及免疫疗法整体的快速进步,TIL疗法得以在中心化的设施中生产、冷冻保存,并运送到医院给患者使用,这在技术性和可及性上是一个重大进步。
针对集中制造、冷冻保存的TIL疗法Lifileucel(LN-144)应用于PD-1抑制剂耐药的黑色素瘤患者的Ⅱ期单臂临床试验C-144-01研究取得了36%的客观缓解率(OR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未达到,显示出TIL疗法对黑色素瘤的长期抗肿瘤活性。这项研究的成功促使FDA在2024年2月批准了TIL疗法Lifileucel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PD-1抗体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这也是实体瘤领域的第一个TIL疗法,标志着该领域的一大突破。
2022年,TIL疗法在实体瘤领域的首个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表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研究显示相较于CTLA-4单抗Ipilimumab,TIL疗法在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上存在优势。据此荷兰国家医疗保健机构宣布,对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TIL疗法的效果与标准治疗相当,并且可以由基本健康保险覆盖。
随后,贺教授在报告中继续深入探讨了TIL疗法在肺癌领域的应用并分享了其所在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经验。贺教授指出,肺癌与黑色素瘤同为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肿瘤类型,因此将TIL疗法从黑色素瘤治疗扩展到肺癌治疗具有合理性。
美国进行的一项I期临床研究纳入了20例转移性NSCLC患者,这些患者先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治疗,若未响应,则转而接受TIL疗法。这项研究观察到了部分缓解,甚至一些患者取得了完全缓解,这些早期的积极结果表明TIL疗法有效并具有可管理的毒性,结果令人鼓舞。
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IOV-lUN-202则正在研究TIL细胞疗法LN-145对经PD-1抗体治疗后的NSCLC患者的效果,初步结果展现了积极的临床反应,包括完全缓解和持久反应,ORR为26.1%。这一研究证明了TIL疗法在更广泛的NSCLC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现有的免疫治疗耐药的背景下。
贺教授也指出,TIL细胞的收集、长时间的细胞培养过程、以及伴随的淋巴消耗和高剂量IL-2治疗的毒副作用等问题都是在实体瘤治疗中面临的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新策略的实施来寻求突破,如利用IL-15作为替代IL-2的刺激因子,以及PD-1基因敲除技术,以提高TIL疗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贺教授分享了一些初期临床试验的情况,积极的结果展现了这些技术创新具有可能改善TIL疗法的治疗效果的潜力。
最后,贺教授总结了TIL疗法在未来实体瘤治疗中的发展方向,他强调应继续医药界的多方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尽管目前TIL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仍主要局限于黑色素瘤,但在肺癌等其他实体瘤中展示的初步积极信号表明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实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报告结束后,会议主持刘学锋教授高度评价了贺教授的报告内容和团队工作。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刘教授邀请贺教授、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孙士勇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与线上同道一起就TIL的制备和选择、肿瘤异质性如何应对、特定患者群体从TIL疗法中获益程度、TIL疗法的不良反应处理以及TIL对乳腺癌等其他实体瘤的应用潜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专家们表示尽管TIL疗法面临一些挑战,但它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道路,未来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发展是乐观的。期待未来能有更多TIL疗法临床研究成果问世,为肿瘤患者治疗带来“新希望”。
携手抗癌
本次“携手抗癌丨Anti-cancer Together (ACT) online forum of special topics系列线上活动”,贺凯教授详细介绍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开发与研究现状,并在和与会专家们热烈的讨论中为广大同道对TIL疗法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带来了深入的启发与思考。期待系列活动后续更加丰富的内容,践行本次活动的初衷和目的,为肿瘤领域交流融合助力!
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