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乙脑的表现和诊断|医学笔记

2021-08-2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是仔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和东南亚地区。

 乙脑的发生 


1.jpg


乙脑病毒是RNA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发病率一般在2/10万~10/10万,病死率比较高,为10%左右。


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增加。

 乙脑的临床表现特点 



乙脑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2.jpg


初期   病初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上升至39~40℃,伴有头痛、精神倦怠、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此期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极期   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呼吸衰竭、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如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及循环衰竭。其中,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三者互相影响,呼吸衰竭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恢复期   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及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逐渐好转,一般患者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型患者需要1~6个月才能逐渐恢复。


后遗症期   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等,如予积极治疗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样发作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生。

 乙脑的诊断 


乙脑的诊断由流行病学资料(季节性、人群)、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三部分组成。通过上述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后即可诊断。


 乙脑的治疗 


目前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积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控制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乙脑的预后 


轻型和普通型大多可顺利恢复,重型和极重型的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0%以上,主要由中枢性呼吸衰竭所致,存活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提问

感染乙脑病毒,表现都一样吗?

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每个患者病情都差不多吗?

乙脑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乙脑的临床分型


分型.jpg



有无疫苗可以预防?

一般满8月龄接种1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满2岁再加强一次。

3.jpg

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轻度的全身症状。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

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

得过乙脑治好后,以后还会得吗?

乙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




本文首发自人卫健康  节选自《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