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化疗期间能不能吃补品?”
“放疗后皮肤痒怎么办?”
……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1个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如何看懂一份基因检测报告?”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基因检测那么多页报告,
都是专业名词,看不懂啊!”
“密密麻麻字母是说明可以用药吗?”
“这些数值有什么意义?”
拿到二代测序(NGS)报告后,需要先检查报告内容是否完整。
一份完整的报告通常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
正文部分包含患者信息、检测信息、检测结果、结果说明等。
附录是该次基因检测的补充信息,如检测基因范围、质控数据等。
确认患者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包括姓名、性别、样本类型、送检样本、病理诊断等。
质控:是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其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因检测的质控指标包括肿瘤细胞占比、DNA/RNA提取量、测序深度等,通常与样本质量或测序质量有关。
样本质控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质控结果出现低于质控数值情况时,会及时联系告知原因,并考虑是何种因素导致的质控异常,从而采取对应的措施。
检测结果是NGS报告里最重要的模块,其内容和结果会因不同检测项目而各有区别。那如何看呢?
在肿瘤基因检测报告中,一般报告的是检出存在变异的基因。基因变异类型可分为点突变、插入/缺失、融合重排和拷贝数扩增/缺失等。同一基因不同变异类型或不同变异位点,对应的靶向药物也可能不同。
报告解读中,肿瘤变异主要报出Ⅰ、Ⅱ、Ⅲ等级。
● Ⅰ类变异:
具有明确临床意义的变异,一般为具有A级或B级的药物敏感性证据。
A级药物敏感性证据,即FDA/NMPA 批准,或专业临床诊疗指南推荐;
B级药物敏感性证据,即基于证据充分临床研究的专家共识。
● Ⅱ类变异:
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变异,一般为具有C级或D级的药物敏感性证据。
C级药物敏感性证据,即在其他癌种中的A级证据或已作为临床试验的筛选入组标准,或者有多个小型研究支持;
D级药物敏感性证据,即临床前研究或是病例报道支持。
● Ⅲ类变异:
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的变异,暂无对应推荐用药,但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除了肿瘤特有突变之外,检测结果部分还会展示其他检测信息。例如,可能包含药物代谢相关酶类多态性(提示化疗药物疗效)、免疫治疗相关检测(评估免疫治疗有效性)等模块。
看懂了吗?
一起看看下面这份NGS报告的检测结果吧!
这些字母、数字、符号都分别代表什么?
答:EGFR基因发生了错义突变。“c.2573T>G”表示EGFR基因上第2573号碱基由胸腺嘧啶(T)变成了鸟嘌呤(G),由于碱基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编码氨基酸也发生了变化。“p.L858R”指EGFR蛋白的第858个氨基酸由亮氨酸(L)变成了精氨酸(R),从而导致蛋白质功能发生了改变。
答:丰度是指检测样本中发生突变的概率,基因突变丰度越高,说明样本中含有这种突变基因的细胞数越多,同时也需要和质控信息中肿瘤细胞占比数据综合评估。这份报告中EGFR发生突变的概率为12.69%。
答:如果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报告会根据药物获批情况及药物临床试验,列出患者可能敏感或者耐药的靶向药物。当然,具体如何选择治疗方案,需要与医生商议确定。
来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