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 中国人群Lp(a)升高的切点值是多少?
答案:根据中国人群的现有研究数据,国内指南将 30 mg/dl 作为风险增加的切点。
2. 脂蛋白(a)升高处理策略?
答案:生活方式管理;降脂药物强化降LDL-C,控制LDL-C达标。
点击阅读原文:DAY 4 | 非HDL-C 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帅 彭道泉
阅读要点提示
ASCVD的防治重点是提高降胆固醇药物在血脂异常人群中的治疗率和LDL-C的达标率。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石,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是中国人群降脂治疗的首选策略,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治疗策略的基本趋势,降脂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贯彻长期达标理念。
他汀类药物的适用人群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胆固醇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的防治。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LDL-C水平的降低。
他汀类药物的起始治疗
在无ASCVD的人群中,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不能达到目标LDL-C时,应考虑起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ASCVD患者,应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
一般推荐起始中等强度的他汀治疗(如阿托伐他汀2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指LDL-C降幅25%~50%时所采用的他汀类药物日剂量,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幅度见表1。
他汀类药物可在每天任何时间段服用1次,但晚上服用时LDL-C降幅会稍增加。
表1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及剂量
他汀类药物的监测与随访
开始药物治疗后4~6周随访1次,安全达标后3~6个月随访1次。
如应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后LDL-C未达标,则考虑联合治疗(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避免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达标后应继续长期服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
目前报道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痛、肌酶升高、肌炎、横纹肌溶解症。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其对ASCVD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随访期间复查血脂、血糖、转氨酶和CK。
通过CYP3A4途径代谢的他汀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药物、胺碘酮、吉非罗齐以及西柚汁联用时,可能增加肌病或肌溶解风险。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大剂量他汀并监测不良反应。
互动小问题
1.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多久进行随访?
(明日揭晓答案,欢迎留言,优质评论将有机会获得福利)
下期预告
他汀不耐受的降脂方案调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