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提到“牛奶咖啡”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源于法国的牛奶咖啡(Café au Lait)
还是牛奶咖啡流行乐组合?
抑或是皮肤上陪伴许久的咖啡牛奶斑?
小心!
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微妙警示~
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叶,早早被这样的斑块“盯上”。从小时候起,她的身上就有一些棕色斑块,看似是无害的“胎记”。
可慢慢地出现了听力下降:最开始只是听不清细微的声音,随后右耳更严重,连辨别人声都困难。然而当时小叶即将参加高考,听力下降让她深感焦虑。
为了查明听力下降的原因,小叶和父母来到了浙大二院,这一查,却发现不是简单的耳朵问题。神经外科严锋主任医师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检以及影像检查,揭开了真相:小叶双侧颅内的前庭神经正被一种肿瘤“侵袭”,这就是她听力下降的元凶。原来小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神经纤维瘤病。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器官,属于神经皮肤综合征之一。尽管有“瘤”字,神经纤维瘤却是良性肿瘤,并非癌症。它可以分为3种类型:
咖啡牛奶斑的形成主要与NF1基因突变有关。NF1基因负责制造一种叫神经纤维蛋白的抑癌物质,它能调控RAS信号通路,保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当NF1基因突变后,RAS通路失控,黑素细胞过度增殖并产生过多黑色素,导致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晰的浅棕色斑块。此外,NF1基因突变还可能让黑素细胞在胚胎发育时异常堆积到皮肤的某些部位,同时改变局部环境,增加促炎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都会进一步刺激黑素细胞活跃,导致色素沉着加重。
尽管咖啡牛奶斑是NF1型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超过90%的NF1型患者会在生命早期(通常为出生后或婴幼儿期)出现咖啡牛奶斑,但并不意味着所有NF1型患者都会有咖啡牛奶斑,有也不意味着一定是NF1型。它也可以在以下人群中被观察到:
正常人群:
单个或少量咖啡牛奶斑可以在健康人中观察到。
其他遗传性疾病
如Legius综合征、McCune-Albright综合征、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oonan综合征和结构性错配修复缺陷综合征等。
环境和其他原因
某些情况下,皮肤摩擦或局部炎症可能导致色素沉着,类似于咖啡牛奶斑。
1、当儿童全身多发咖啡牛奶斑,应及时至医院进行就诊或检查;
2、如果腋窝、腹股沟等隐蔽区域出现密集的雀斑样色素斑,也要面诊排查;
3、全身出现多发皮下可触及质地较软的肿物,要高度重视;
4、眼睛的虹膜中出现小结节,需要考虑排除;
5、出现双侧听力下降,要提高警惕;
6、脊柱侧凸、长骨发育异常等情况,及时评估是否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
7、家族成员中有明确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必要时可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这病能治好吗?”小叶忍不住发问。
严锋主任医师解释道,尽管神经纤维瘤病目前尚无法根治,大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引起症状的神经纤维瘤,手术能够有效减轻压迫症状,改善功能;对于早期发现的听神经瘤,及时干预有可能保留部分听力功能,同时减少对面神经的压迫,降低面瘫发生的风险。近年来,药物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可帮助缩小瘤体体积,缓解疼痛、功能障碍等。
经过周密的规划和综合评估,严锋主任医师认为,小叶右侧的听神经瘤目前较为稳定,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不会对近期听力造成显著影响。然而,左侧听神经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压迫,导致小叶可能出现颅内高压等症状,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可能干扰高考复习和发挥。
经过与小叶及其父母的充分沟通后,决定优先处理左侧听神经瘤。最终,严锋团队为小叶实施了微创左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恢复顺利,小叶凭借良好的身体状态及保留的右侧听力,顺利完成了高考。
神经纤维瘤虽然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它并非无法应对。对于3岁以上特定类型的丛状I型神经纤维瘤病儿童,新型靶向药物司美替尼通过抑制突变基因作用,可显著抑制神经纤维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为那些无法通过手术治疗的丛状神经纤维瘤孩子们带来了新希望。浙大二院儿科也开设了I型神经纤维瘤病多学科门诊,打造多学科的诊治平台,为患者提供长期个体化、综合性疾病诊疗服务。
无论是手术技术的进步,还是新药物的研发,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在显著改善,我们也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手段将进一步拓展,为每位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
浙江大学求是学者、二级教授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
浙江省神经外科临床精准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擅长:听神经瘤、胶质瘤等颅脑肿瘤的显微手术,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的微创诊疗。
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患的微创治疗,神经外科常见肿瘤、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
擅长:儿童神经纤维瘤、结节性硬化、儿童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包括儿童癫痫的分子影像、分子遗传和精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功能影像和经颅磁刺激治疗。
来源:浙大二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