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名誉主编
★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ESC)
徐顺霖教授的文章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新知识,也是心衰处理可望出现的意外之喜。他介绍的方法,不是心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而是在基础优化治疗后的康复治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康复锻炼,而是着重于运动治疗性训练;其对象不是普通心衰人群,而是老年(包括高龄)心衰患者,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跃入主动运动康复阶段,这是心衰现代临床管理的一个意义深远的飞跃。
针对这个崭新的议题,徐教授精练地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心衰康复发展的历史;强调老年心衰患者更需要力量训练;老年人发生心衰,力量减退是病情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抗阻力量训练运动还可以改善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吸气肌训练是最安全的心衰力量训练;深度吸气训练可以减少心衰呼吸困难、提高最大摄氧量,减少严重心衰患者的死亡率等。文章还介绍了老年心衰的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方案的实施,均对我们的工作富有启迪。
徐教授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他的建议值得重视,更需要学习和实践。我国老年心衰患者数量在快速增加,预后恶劣,其临床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徐教授指出的方向,让我们看到这一人群未来的希望。如果能将欧美学者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那么,已经燃起的星星之火,必会形成燎原之势,我国心衰康复的运动治疗性训练工作和老年心衰患者的预后将会大为改观。
“心衰学堂”栏目旨在提供心力衰竭(心衰)的新研究新证据和新理念,帮助临床医师应用现代视角来认识和防治心衰。采用文章、病例讨论和视频直播等方式。内容除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外,着重要求实用性和适合中国国情;鼓励学术民主,不回避争议;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加辨识能力。本期“心衰学堂”我们将讨论心衰心率管理的一些问题。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