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放”眼看前沿】小细胞肺癌常规分割与超分割放疗,孰优孰劣?

2023-04-20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放”眼看前沿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共同打造“放眼看前沿”专题栏目,与肿瘤领域医生分享放疗领域前沿进展。专栏内容于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壹生APP实时更新,期待您的持续关注与传播!












第九期文献报告与点评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

CALGB 30610(Alliance)/RTOG 0538 Ⅲ期研究

图片

图片


研究背景


自INT 0096研究起,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5 Gy,每日2次,总计45 Gy,为期3周)已成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与常规分割(每次1.8 Gy,每日1次,总计45 Gy,为期5周)相比,超分割放疗将LS-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6%提升到了26%。然而,一方面INT 0096研究中常规分割组较低的生物等效剂量受到了质疑,另一方面每日2次放疗的安排协调更繁琐且患者耐受性较差(例如严重急性食管损伤高出约一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以上问题,本项Ⅲ期研究希望探索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化疗在LS-SCLC中的疗效。 


图片


研究方法


入组标准为:≥18岁的LS-SCLC患者;体力状态0-2分;具有可测量的病灶;需有区域淋巴结受累,但除外对侧肺门和锁骨上淋巴结受累患者。


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患者按1:1:1随机纳入3个不同放疗剂量组行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为4个周期的顺铂/卡铂+依托泊苷,于化疗第1周期或第2周期开始同步放疗。分层因素包括:性别,放疗开始时机(第1或2周期),体力状态(0或1或2分),入组时体重减轻情况(≤5%或>5%),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以及不同化疗方案。


不同研究组放疗方案如下:

  1. BID组(对照组):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日2次,每次1.5Gy,总计45Gy,为期3周;

  2. QD组(实验组1):常规分割放疗,每日1次,每次2Gy,总计70Gy,为期7周;

  3. CB组(实验组2):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8Gy,前16个放疗日每日1次,后9个放疗日每日2次,总计61.2Gy,为期5周。


计划性期中分析时,根据治疗的毒副反应关闭某一实验组,并继续按1:1随机将患者分配进入对照组和保留实验组,进行第二阶段研究。


放疗靶区包括CT和/或PET-CT上的可见病灶,并且无论是否受侵均包含同侧肺门区域。QD组在放疗22次(即44 Gy)后可行二次定位及计划调整。同步放化疗有效的患者推荐行预防性脑放疗(25 Gy/10次)。


研究终点:主要研究终点为(第二阶段保留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OS)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有效率、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治疗相关毒副反应。


图片


研究结果


2008年3月15日至2019年12月1日,研究共入组731例患者,其中BID组和QD组(作为保留实验组)共638例患者进入最终的意向治疗人群分析。2013年3月的期中分析显示,虽然QD组(70例)和CB组(70例)的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739),但CB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4级呼吸困难,而QD组未出现。根据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对毒副反应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关闭了CB组。BID组和QD组分别纳入313例和325例患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可比,治疗细节相仿。


研究中位随访4.7年,BID组和QD组分别有204例(65%)和218例(67%)患者死亡,中位OS分别为28.5个月和30.1个月(图1A),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594)。亚组间OS亦无统计学差异。BID组和QD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7.8%和31.1%,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55.6%和53.5%(P=0.7670)。两组PFS亦无统计学差异(P=0.70,图1B)。


图片

图片

图1  BID组和QD组患者的OS(图 A)和 DFS(图 B)曲线


安全性方面,两组的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相似。3级及以上食管毒性的发生率在BID组和QD组分别为16.0%和17.5%。3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4.0%和7.0%,只有BID组出现1例4级呼吸困难。QD组白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ID组。QD组观察到11例5级毒副反应,BID组观察到4例,其中两组各有1例与治疗明确相关。

图片


结 论


目前局限期SCLC的最佳放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虽未改变目前的标准治疗,但为胸部放疗的不同方案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文章解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滕悦

内容审核: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姜蕾蕾

通讯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申军岳




专家点评




图片



 于会明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 主任医师 博士后

北京市卫生系统第四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编原卫生部出版著作1部,获中国抗癌协会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在INT 0096研究中,小细胞肺癌(SCLC)加速超分割放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生存获益,之后近30年间的研究均未能改变其最佳治疗方案的地位。由于在传统认知中高剂量放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不断提高,从而使正常组织器官可以在放疗剂量提高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一系列针对肺癌高剂量放疗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


本研究是同时期针对局限期SCLC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一项,期待将放疗剂量从45 Gy的基础上提高到70 Gy,来改善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控制和总生存。而另一项Ⅲ期随机对照CONVERT研究,比较了局限期SCLC行66 Gy常规分割(QD组)和45 Gy加速超分割(BID组)两种方案。但是,两项大型研究均未能得出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的优效性结果。如果我们从数值上观察,CALGB 30610研究、CONVERT研究的BID组和INT 0096研究相比,均获得了相仿甚至可能更优的生存(三个研究中BID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5个月、30个月和23个月);而QD组的总生存有明显的提升(三个研究QD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1个月、25个月和19个月),说明在常规分割的模式下,局限期SCLC接受66~70 Gy总剂量放疗,可能取得比低剂量放疗更好的预后。当然,不同研究间的比较是不够严谨的。


INT0096研究提示我们,相同总剂量时,加速超分割模式会加重早反应组织的急性损伤。而本研究和CONVERT研究结果显示,提高常规分割放疗剂量,毒副反应亦有增加。QD组严重食管毒性的发生率与BID组相仿;当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与化疗联合时,血液学毒性明显增加。因此,对于高龄或骨髓功能不佳的人群需谨慎选择高剂量照射,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及严重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期分析中QD组肺V20平均值达33.3%,而最终结果显示QD组与BID组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保持在低水平(2.9%),相对安全。


加速超分割每日2次放疗模式在患者和医院安排协调方面均更繁琐,因此尽管是指南的首选推荐,在临床中的应用仍没有高剂量常规分割广泛。如何优化治疗的管理模式或许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近几十年,局限期SCLC的整体疗效有所提高,但仍未满足临床预期。CONVERT研究的二次分析和一些回顾性分析提示,局限期SCLC放化疗后的复发模式多为胸部病灶复发,位于放疗野内。那么提高放疗剂量加强初始局部治疗强度,应该是可选方案之一。在北欧国家开展的一项局限期SCLC行高剂量加速分割放疗的研究中,60Gy BID组的2年OS率为74.2%,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提高放疗剂量的效果。但这毕竟只是一个Ⅱ期临床研究,其结果还是有待进一步验证。另一个探讨的方向是强化全身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或许是未来可期的发展方向。


中国医学论坛报原创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