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家解读】 消化内镜高频电技术的规范使用将有据可依

2019-05-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内镜 高频电技术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频电技术已成为内镜治疗的基石。如何提高高频电技术相关手术的安全性,已成为消化内镜医师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加强消化内镜医师对高频电技术原理及操作安全事项的理解、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保障,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特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起草了《消化内镜高频电技术专家共识》。近日,上海长海医院的柏愚副教授在中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对该共识草案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摘要如下。

柏愚.png

高频电技术简介

高频电技术是指通过高频电源设备产生高频电流,再通过电刀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不同的热效应对组织起到不同的作用效果:当输出为正弦波时,形成电切效应,即高频电流在接触部位瞬间产生大量热量,使细胞破裂、汽化,表现为组织分离;输出为非正弦波时,会产生凝固效应,即高频电流在接触部位瞬间产生的热量较少,局部温度相对较低,使细胞失水干燥、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组织凝固。

高频电技术根据电流路径可分为单极技术和双极技术。双极器械因电流流经人体组织少、损伤小,较单极器械有更大的优势。

根据电压、功率、持续时间等不同的参数调节,电切与电凝可具有多种模式。以ERBE-VIO 300D为例,目前单极模式有自动电切、内镜电切(Endocut)、无血电切、强力电凝、柔和电凝、喷射电凝等。

Endocut分为Endocut I和Endocut Q两种模式:Endocut I模式,电压较低,以电切为主,由此可以降低热损伤引起的副作用,常应用于对热敏感的组织切开,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的乳头切开;与I模式相比,Endocut Q模式电压较高,电凝成分相对较多,对于血管丰富的复杂手术,可以减少出血,保证视野清晰,但热损伤较大,通常应用于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和黏膜下隧道法内镜切除术(STER)等操作。

高频电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高频电设备种类很多,无论使用哪种设备,内镜医师都需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的设备。主机功率的设置应该综合考虑手术类型、切割组织的类型、不同型号的电刀、操作者的内镜操作水平等,参照电外科厂商建议设置参数,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功率来实现效果。

1.须隔绝所有导电部件,确保患者不接触与地面非绝缘的金属部件;

2.检查中性电极有效期;

3.检查中性电极是否有损坏、变形或尖锐的边缘,选择尺寸合适的中性电极,不可切割改动;

4.中性电极应与皮肤充分接触,尽量粘附在肌肉丰满的组织上,皮肤须干净、干燥、无毛发,以免接触不良;

5.粘贴后严禁液体浸到电极板边缘;

6.勿重复使用一次性中性电极;

7.当患者置有心脏起搏器时,建议全程心电监测,尽量使用双极器械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使用单极器械手术,应尽可能将中性电极粘附在接近工作电极的位置,避免电流直接接触心脏起搏器影响其正常工作;

8.当患者电极工作回路中存在金属或假体时,尽量使用双极器械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使用单极器械手术,应尽可能将中性电极粘附在接近工作电极的位置,避免电流直接接触金属或假体引起局部发热,造成烫伤;

9.医护人员应避免接触中性电极,启动设备后应始终配戴手套,并确保使用手掌触摸患者而非手指;

10.推荐使用双片式中性电极。

高频电在ERCP中的应用 

ERCP常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电切模式切开速度快,但伴随术中即刻出血的风险大;电凝模式具有止血效果,但往往对组织热损伤较大,可造成乳头水肿,易发生术后胰腺炎,在EST中很少单独使用。

常见的混合模式包含“Blended current”模式和“Endocut current”模式,Blended current模式指电切与电凝电流同时传输;而Endocut current模式指电切与电凝电流依次间隔传输,同时其通过即时反馈系统自动控制工作电压,更好的调整电切与电凝电流。

推荐意见:

① 与纯电切模式相比,在ERCP术中进行EST时采用混合模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及拉链式切开的发生率。

② Endocut模式与Blended模式均属于混合模式电流,两者的临床效果相当;发生术后胰腺炎的风险相似;但Endocut模式可以减少拉链式切开发生率及术中出血发生率。

高频电在超声内镜(EUS)中的应用

EUS引导的引流术是目前EUS介入治疗的热点,包括EUS引导的假性囊肿引流、胆管引流、胰管引流和胃肠吻合术等一系列操作。

各项引流所使用的电刀类似,以囊肿切开刀最为常用。完整的囊肿切开刀包括控制部、外导管(顶端为电切环)和内导管(顶端为针状电切刀头)三个部分。控制部内通常有两个电极,一个控制电切环、另一个控制针状电切刀头。

目前对于超声内镜引流的高频电使用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笔者在工作中有以下体会:① 由于EUS引导下引流在进行切开过程中较少考虑穿孔风险,而术中可因出血导致引流失败,因此极少用单纯电切,更多采用混合模式,电凝的强度以不形成明显焦痂为宜;② 按10 Fr电切环说明书所推荐的80-100瓦功率可以保证切开效率,但是当切开刀直径减小时(6 Fr约为10 Fr的40%,8.5 Fr约为10 Fr的70%),功率应该相应减低;③ ERBE电刀的Endocut电切模式中带电凝成分,引起出血风险较小,其中Endocut-I模式适用于针状电切刀头的切开,Endocut-Q模式适用于电切环的切开。

高频电在胃肠道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选用圈套器切除术、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由于回收组织质量差、不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多等因素,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不建议常规使用。

圈套器切除术目前最为常用,需要注意线圈的粗细可以影响与组织作用的电流密度。在相同的设置下,较细的圈套器可以产生较大的电流密度,更利于切割;较粗的圈套器电流密度较小,更利于电凝;而圈套器大小并不会影响电流密度。

推荐意见:

①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应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等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

② 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与EMR中应避免使用纯电切电流,推荐使用混合模式或Endocut-Q模式,效果3。

高频电在ESD中的应用

ESD手术中的高频电参数设置目前没有规范要求,主要根据术者习惯、病变位置、操作器械及患者个体情况等综合选择。

推荐意见:

① 在ESD手术过程中,医生可通过选择Endocut的模式、调节Endocut模式的效果、宽度和间隔参数调整操作过程中的电凝和电切效果。

② ESD中高频电应用的常见参数如下:

ESD标记:强凝,效果2,25-30 W ;

黏膜切开:Endocut Q 3-2-4;

黏膜下分离:Endocut Q 3-2-4;或者Drycut 效果2-4,60-80 W;或者快速电凝,效果2,40-50 w;

肌层:Endocut Q 3-2-4;

创面处理:氩气APC 强烈APC 1.0-1.8,30W;或者止血钳,参数同血管处理。

③ 对于易形成狭窄的部位如食管、远端结直肠应尽量减少电凝的使用。对于十二指肠、直肠、右半结肠等消化道管壁较薄的部位,可适当降低功率及效果参数。

④ 对于小血管止血选用强凝模式(强凝,效果2-3,40-60W);对于较粗血管可使用止血钳夹住血管后轻柔后撤,选用软凝模式(止血钳,软凝,效果3-5,80-100W);对于较粗血管如不选用止血钳,可用低高频功率强凝(强凝,效果1,10 W)预凝止血后,再选择强凝(强凝,效果3,40-60W)切割血管。

⑤ 针型刀(如Dual刀、针刀等)由于刀的直径较细,接触面积小,可通过选择Endocut I模式等方式适当降低电切参数,增加电凝效果。

总体上,目前关于消化内镜高频电技术的临床研究,特别是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期盼我国的消化内镜同道积极合作进行高水平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在消化内镜中高频电应用的最佳设置。

(辛磊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