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以其独特的机制和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免疫治疗并非“万能钥匙”,其伴随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为了提升基层医生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邀请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任秀宝教授团队,推出以“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规范化诊疗”为主题的体系化专题活动,深入探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内容,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为基层医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
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典型病例解析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 沈梦
患者为老年女性,诊断肝癌、肺转移,临床分期为Ⅳ期。
患者晚期肝恶性肿瘤诊断明确,结合治疗指南行PD-1单抗联合瑞戈非尼靶向治疗,每3周为一治疗周期。治疗前,患者无皮肤相关病史或其他相关过敏史。
在接受ICI治疗2周期后,患者出现面部、下肢皮疹,伴有瘙痒。后皮肤症状逐渐加重,皮疹范围扩至周身。
ICI导致的免疫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的潜伏期差异大,停药后皮疹可能继续存在,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谨慎对待。既往发生皮肤irAE病史,以及同时出现其他系统irAE症状,可为皮肤irAE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同时,皮肤组织活检等检测可用来辅助诊断。
目前irAE尚无公认的诊断金标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8.12-2019.4于我科就诊的318例恶性肿瘤患者,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显示发生irAE时,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与irAE转归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可作为irAE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转归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该患者发生irAE后查血清铁蛋白1417ug/L,较基线明显升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ICI治疗史及血清铁蛋白升高情况,MDT团队讨论后患者诊断为免疫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结合CTCAE分级标准评估为G3。
根据治疗指南,予以甲强龙300mg qd+丙种球蛋白25g qd,并予以抑酸、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后第4天患者出现多发水疱伴剥脱。请皮肤专科会诊,考虑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分级为G4级。患者复查铁蛋白2184ug/L,皮损加重,请ICU会诊后转入ICU继续治疗。
后续治疗方案及血清铁蛋白变化水平如下:
随皮肤irAE好转,血清铁蛋白水平逐渐下降。予以患者激素缓慢减量,直至irAE发生后33天后患者铁蛋白恢复接近正常范围,患者皮损症状逐渐缓解。
本例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及时明确诊断为irAE后结合指南及临床经验予以患者大剂量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骁悉等治疗,以及加强皮肤护理和监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对于此类皮肤不良反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尚无公认的irAE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我们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在irAE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转归方面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
后续我们将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估铁蛋白在irAE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生物标志物作用。此外,本例患者也提示我们,在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应常规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