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CGOG丨胆道肿瘤分会场
6月11日,CGOG大会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胆道肿瘤分会场如期而至,共有约10万人次线上观看了本次会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共同担任该会场的主席。
会议的第一部分由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进行了“肝内胆管癌的分子分型及治疗新策略”的专题分享。高强教授从胆道肿瘤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出发,展示了其所在团队在多维度探索胆道肿瘤微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分享了肝内胆管细胞癌突变图谱、肝内胆管细胞癌关键驱动突变的多组学特征、FGFR2融合变异的多组学特征。
紧接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军教授以“精准医学时代胆管癌的药物治疗选择”为主题,从TOPAZ-1和KN966研究结果差异出发,结合今年ASCO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标志物特征。随后,周军教授就胆道肿瘤分子特征,详细梳理了针对明星靶点HER2、FGFR2、IDH1,罕见靶点MET、BRAF,新兴靶点LAT1、PTEN等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周教授指出,对于这些具备特殊分子靶点的患者,在当今的免疫治疗时代,一线选择经典GC+度伐利尤单抗方案还是针对特殊靶点的治疗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的验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丹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宏伟教授针对特殊靶点突变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基因检测的人群选择、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第二部分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杰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担任主持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郑桐森教授以胆管癌免疫治疗现状为主题,梳理了一线、二线以及围术期现有免疫治疗研究结果。他指出,TOPAZ-1和KEYNOTE-966两项Ⅲ期研究数据结果的公布为BTC的治疗带来了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改变了BTC系统治疗方案有限的窘迫现状,开启了该领域釆用免疫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的新时代。免疫联合方案的全面布局,逐渐前移至围术期及转化治疗阶段。针对不同人群和亚型BTC患者制订更为明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未来免疫治疗的关键,筛选精准、可靠的免疫治疗效应生物标记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维佳教授对“肝胆肿瘤的新型免疫治疗的未来”一题,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及相关文献报道,分享了CAR-T、TCR-T等细胞治疗在肝胆胰肿瘤中的临床获益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教授指出,细胞治疗为肝胆胰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部分患者缓解后的迅速进展仍为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西南医院谢赣丰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剑挥教授针对胆道肿瘤免疫获益人群的筛选、化疗与靶免的合理组合、切缘阳性胆管癌后续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
会议第三部分以“局部进展期胆管癌的局部治疗探讨”为主题,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项灿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旭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洪智教授从术后辅助放疗、新辅助放疗和根治性放疗三个角度全面讲解了放疗在胆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殷保兵教授从外科医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手术切除范围、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热点问题进行分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晓东教授讲解了TACE、TARE、HAIC等介入技术在胆道肿瘤中的应用,他指出,D-TACE、TARE、HAIC均可对肝内胆管癌提供局部肿瘤控制效果,而对于肝外胆管癌、胆囊癌,HAIC提供了一个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方式。随后,六位教授针对“局部进展期胆管癌的现状及如何界定潜在可切除的概念”“局部进展期胆管癌放疗的价值、现状与未来”“ 介入治疗在胆管癌中的应用前景,与肝癌的区别”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大会主席梁后杰教授总结致辞:各位讲者分享了丰富的学术进展,共同探索与破解胆道肿瘤领域的瓶颈和难题,手术、放疗、介入和全身治疗应该携手并进,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实现胆道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至此,2023年第13届CGOG大会胆道肿瘤会场顺利落下帷幕。
撰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许凌霄
审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袁家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