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个沉默的器官很怕暴饮暴食、经常喝酒!

2023-04-07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身体里有一个器官很沉默

它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器官

主要负责消化食物与调节血糖

它就是胰腺

今天小编想谈谈

沉默的胰腺是怎么被伤害的!


胰腺外观是一个长条形,不过也形状各异:有的像腊肠;有的像哑铃;有的像蝌蚪;还有波浪形、三角形、S形,不过这都不影响其正常工作。


胰腺不大,但是位置隐秘又复杂,与周围的多个器官紧密相连。


肝、胃、胆、脾、十二指肠都包围着它,它就像是有“社恐症”一样,偷偷躲在这些器官的后面。正是这样复杂的位置,让它受到伤害时很难被发现或是容易被“误解”。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些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常见的是胆石症、酒精、高血脂,约占病例数70%以上。


胰腺当中有胰腺腺泡细胞,这个细胞内酶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过程都与细胞质隔绝,胰腺自身有很多种安全机制以对付酶原的自我激活问题。


但是当超过10%的胰蛋白酶原被激活时,这种保护机制就失效了。此时各种不利因素都可能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生活中长期饮酒、暴饮暴食是比较主要的诱发因素。所以急性胰腺炎也经常会被调侃:吃货凭借实力拼出来的病。


我们都知道,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当它进入身体后,会促进胰腺液的分泌,这下可好了,刺激了胆总管括约肌、胰腺管括约肌、壶腹括约肌3组括约肌出现痉挛。


总是喝酒的人,胰腺液内蛋白酶含量会增高,这样就会容易发生蛋白栓堵塞胰管的情况,胰腺液排泄不出来而堆积在胰腺中,从而引起胰腺炎。


除此,本身就患有胆石症、胆道疾病的人也容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胰管的70%~80%与胆总管汇合成共同通道,并在十二指肠壶腹部开口。一旦结石在壶腹部这里“”住,会导致阻塞发生,此时胆汁就会反向流入胰管,引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症、重症。


  • 轻症:急性腹痛、位置在中左上腹,还有恶心、呕吐、没有腹胀、肌肉紧张、反复跳痛,会有中等程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 重症:持续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出血、低血压休克、腹部压痛明显、全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肌肉紧张。


当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去医院,急性胰腺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对于慢性胰腺炎也不能忽视,若控制不好也会恶化,造成胰腺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发展成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突出的症状:上腹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疼痛,开始是间歇性的,后续会发展成持续性,隐痛、钝痛、剧痛都有可能,向腰和背部放射。此时,如果坐着,屈膝会感觉疼痛有所缓解,但是平卧或是吃东西疼痛就加剧。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与很多坏习惯做合理对抗来“养护”身体。做好以下4件事,保护好身体中这个沉默的器官。


1.戒烟戒酒:这一条道理都懂,关键是执行力。


2.合理饮食:每餐要均衡,控制摄入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要少吃甚至不吃,更不要一次大量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


  •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


3.本身已经有胆石症、胆道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也要控制好血糖,避免出现糖代谢紊乱而引发胰腺炎。


4.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控制好BMI与腰围:


  • BMI:在18.5~24.9 kg/m2

  • 腰围:女性<80 cm;男性<94 cm。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


  • 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

  • 日常身体活动最好每天走路6000步;

  • 减少久坐,每小时起来动一次。


来源:健康榨知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