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位居感染性疾病首位。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尤为相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惑。
会议伊始,主席徐保平教授发表开场致辞。
自2021年“捣蛋鬼”系列出版以来,已连续开展三届病例科普活动,吸引众多中青年医师参与,深受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民众的喜爱。借由线上媒体的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感谢线上的各位专家以及全国呼吸感染、检验、病毒研究等领域学者们的支持。预祝本场活动圆满成功,并祝愿各位中青年医师能够深入交流,互通有无。
病毒星球:同呼吸共命运
RSV的救治与防护
李玲 邢台市人民医院
李玲医生通过一例4个月大早产儿(胎龄29周+4天)的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病例,结合《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版)》,系统阐述了RSV的救治与防护要点。
患儿因咳嗽、纳差、反应差入院,迅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和惊厥,病原学检查确诊为RSV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诊疗中通过机械通气、抗感染及对症支持实现病情控制。指南指出,RSV感染在2岁以下婴幼儿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为高危人群,诊断推荐核酸检测,治疗以氧疗和干扰素雾化为主,需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强调尼塞韦单抗注射、母乳喂养和手卫生等综合措施,凸显了早识别、精准干预对降低重症风险的重要性。
点评&问答
刘恩梅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病例分享时间把握好,对病例剖析透彻,通过文献查阅和指南参考详细描述了RSV感染对患儿带来的危害。”此外,刘教授对病例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患儿不是单纯 RSV 感染,可能是混合感染,后续随访很重要。
从“呼吸危局”到“气道重塑”
1例儿童感染后BO的全程管理”
龙婷文 南充市中心医院
龙医生通过一例10月大男婴的病例,详细阐述了从“呼吸危局”到“气道重塑”的全程管理。
患儿因间断发热、咳嗽、气促入院,既往有重症肺炎史,查体显示三凹征阳性、低氧血症,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和脓毒性休克。
诊疗中立即行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支持,抗感染(美罗培南→头孢曲松)并结合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及烟曲霉混合感染(BALF tNGS显示烟曲霉序列数1026,副流感病毒45730),遂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病情稳定后评估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风险,胸部CT呈现马赛克灌注征,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出院诊断包括多重感染和疑似BO,并开始长期随访(布地奈德雾化、孟鲁司特钠等),强调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早发现BO、遵循共识指南进行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凸显了多学科协作在危重患儿康复中的关键作用。
点评&问答
郑跃杰 教授
深圳市儿童医院
龙医生的PPT 制作精美,病例介绍清楚完整,诊治过程顺利。由于该病例住院时间短,郑教授对BO诊断提出疑问,并询问BO常见临床表现和体征。
五重病原体“围剿”下的重症肺炎破局之道
吴羡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吴医生通过一例1岁11月男童的重症肺炎病例,展现了五重病原体混合感染(耐药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后期合并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治挑战。
患儿以反复高热、咳嗽起病,初期抗感染效果不佳,迅速进展为低氧血症、肺部实变及塑型性支气管炎,经支气管镜清除痰栓、多西环素靶向耐药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覆盖细菌、辅以抗炎抗凝等综合治疗后方好转。
病例凸显了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技术在快速识别混合感染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针对耐药肺炎支原体早期换用四环素类药物、对塑型性支气管炎及时行支气管镜干预的重要性,强调对重症肺炎需多维度分析病原、个体化整合治疗策略。
点评&问答
张海邻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张教授与吴医生探讨了病人的关键问题是感染还是塑形及炎症反应,并强调了多重病原体感染后多多重核酸检测的重要性。
非同寻常的“肺腑之言”
朱紫微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
朱医生以一名7月24天男婴的危重呼吸道病例为核心,聚焦于多维度诊断过程。
患儿因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和肺不张入院,初步诊断基于临床症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肺炎伴支气管闭塞);病原学诊断通过肺泡灌洗液tNGS检测揭示博卡病毒(拷贝数64029×10⁶)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提示机会性病原体侵袭;基因诊断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发现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408G>A p.V470M和c.650A>G p.E217G),虽汗液氯离子试验阴性,但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突变显著影响蛋白稳定性(RMSD和FEL分析证实结构扰动),支持非典型囊性纤维化相关病变的疑似诊断。
最终,整合临床、病原和遗传证据,确诊为塑形性支气管炎继发于多重感染与CFTR功能异常,并依据国际共识(如CFF指南)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强调对疑难病例需结合多重PCR,tNgs等检测技术以实现精准诊断。
点评&问答
徐保平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朱医生的病例展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清晰。运用了‘捣蛋鬼’拟人的手法在病例叙述过程中,思路清晰,并且具有很好的科普教育意义,展现了出色的专业素养和演讲能力。”
最后, 南充市中心医院的龙婷文医生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吴羡医生获得“最具潜力”称号。邢台市人民医院的李玲医生获得“最具人气”称号。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的朱紫薇医生获得“最佳演说”称号。
活动尾声,徐保平教授进行总结,今天的四例病例各具特色且均聚焦于呼吸道感染,大多病例较重乃至致死性,再次警示我们呼吸道感染的严重性及其潜在致死风险。在病例演讲与讨论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思考,如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合理使用及影像学特征的识别与学习等。
总之,今日活动展现了青年医师的高水平诊治能力与专业素养。感谢所有青年医师的积极参与与精彩表现,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病例与演讲呈现给大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