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看看中医怎么治?

2025-05-06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咳嗽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中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故统称咳嗽。冬季气候寒冷,加之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腺病毒与合胞病毒、新冠病毒等叠加感染,使咳嗽发病率升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医认为,咳嗽多为外邪侵袭,肺气失宣所为,也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


凡由外感受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一般起病多较急,病程较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证,当以疏散外邪,宣肺理气为治。


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为内伤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一般起病较慢,往往有较长的咳嗽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当以调理脏腑为主。外感咳嗽,


失治或治之不当,日久不愈,耗伤肺气,易发展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脏腑受损,气血亏虚,常因气候变化或寒冷季节而易感外邪,使咳嗽复发或加剧,日久经年,反复发作,可变生他证。


宁咳止嗽的中成药颇多,且服用方便,疗效确实,副作用少,但临床应用时仍需辨证使用,方能药到病除。


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型:本病多为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小青龙合剂,或杏苏止咳糖浆,或止嗽青果丸,或通宣理肺丸,或麻黄止嗽丸,或止嗽片,或杏苏二陈丸,口服。


2.风热咳嗽型:多为素体热盛,风寒外袭,入里化热,或风热犯肺,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主要表现为咳痰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清气化痰丸,或复方牛黄消炎胶囊,或治咳枇杷露,或蛇胆川贝液,或三蛇胆川贝糖浆,或桑菊感冒片,或枇杷止咳冲剂口服。


3.燥热咳嗽型:多为燥热之邪伤肺,肺失清润所为,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少黏稠,或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咯,胸痛,口干咽痛,尿黄,大便秘结,或见肌肤不荣,舌干红,苔少黄,脉细。


当以清热生津,润肺止咳为治,可选用川贝雪梨膏蜜炼川贝枇杷膏,或枇杷叶膏等,口服。


内伤咳嗽


1.痰火咳嗽型:多为肺郁化火,火热伤津,或风热咳嗽日久,肺失清肃所为,主要表现为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咳引胸痛,咽干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见痰多而喘者,舌红,苔黄,脉数。


当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为治,可选用橘红丸,或川贝枇杷膏,或枇杷叶膏,或麻杏甘石合剂,或鲜竹沥,或复方鲜竹沥液,或蛇胆陈皮片(散、胶囊、口服液),或枇杷止咳冲剂,口服。


2.痰湿咳嗽型:多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生痰所为,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脘满闷,呼吸不畅,或见双下肢水肿,腹胀,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苔滑,脉滑或数。


当以健脾燥湿,止咳化痰为治,可选用二陈丸,或半夏天麻丸,或香砂六君丸,口服。


3.脾肺气虚型:多为久咳伤肺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稀,气短懒言,喜温怕冷,心悸怔忡,肢软乏力,纳差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当以益气补肺为治,可选用人参保肺丸,或固本咳喘颗粒,或六君子丸,或虫草清肺胶囊,或利肺片,口服。


4.肺肾阴虚型:多为久病体弱阴虚,或外邪久恋于肺,损伤肺系所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声音发哑,若虚火上炎,伤及肺络,还可出现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症。


当以滋阴清热,润肺止咳为治,可选用二母宁嗽丸,或二母安嗽丸,或养阴清肺膏,或百合固金口服液,或蛤蚧党参膏,或全龟胶囊(片)等,口服。


5.肺肾阳虚型:多为咳嗽日久,由肺及肾,使肺虚不能降气,肾虚不能纳气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


当以温肾摄纳为治,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黑锡丹,或苏子降气丸,或七味都气丸等,口服。


中成药外治法


1.伤湿止痛膏:取本品1张,贴敷于胸前区剑突上,每日换药1次,连贴3~5天。或取大蒜1枚。将大蒜捣为泥样,取捣绒后的大蒜如豆瓣大一团,置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用热水浸足后贴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贴敷,待足心有较强的刺激感时揭去,大多贴3~5次即愈。可化痰止咳。


2.咳喘膏:外用,贴于胸、背部支气管分布区的穴位: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双)等,一日更换一次。可止咳平喘,利湿祛痰。


3.寒喘膏药:本品为贴膏剂。贴前洗净背后颈下第3颈椎处皮肤,擦干(或用生姜擦)取膏药烘软后贴敷。可温经逐寒,定喘止咳。


4.金匮肾气丸:将本品适量研细,清水调匀,外敷肚脐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可温肾纳气,止咳平喘。


5.鲜竹沥:浙贝母5克,鲜竹沥1支。将浙贝研为细末,用竹沥汁调为稀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适用于痰火咳嗽。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因此,对一般的轻度咳嗽不需止咳治疗。若痰多或痰不易咳出,或干咳等,可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治疗。若经过上述治疗,咳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睡眠,或持续1周以上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来源:基层医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