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胺碘酮合理使用“四要点”

2018-04-21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律失常

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胺碘酮的药效学、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有诸多复杂的特性,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其用药途径、方法和剂量因人而异,切不可"公式化用药",在临床应用时有四大注意事项。

 1 全面了解电生理作用机制与药代动力学[1]

 1、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因此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2、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分布容积大。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

3、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需数天至数周起效。静脉注射后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4、清除半衰期长,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5、剂型不同,作用不同。静脉使用早期主要表现为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作用;口服使用负荷量后,以Ⅲ类作用为主。

 2 正确掌握适应证及用法用量

胺碘酮使用适应证广泛,静脉可用于除颤无效的室颤/室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电风暴”辅助用药、房颤的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房扑等。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推荐的用法如表1。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胺碘酮静脉应用推荐

表1

1.jpg

口服片剂可用于房颤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心衰患者可作为首选以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伴器质性心脏病、无ICD植入指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等[3]。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等联合发布的《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4]推荐胺碘酮转复房颤及维持窦律需分次给药,具体用法如表2。

     2014美国房颤指南胺碘酮应用推荐

表2

2.jpg

 3 明确疗效与累积量的关系

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用药,胺碘酮都需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药效。累积剂量是指口服维持量之前的总量,包含了静脉推注的负荷量、静脉维持量、口服的负荷量。单纯静脉负荷法适用于短期使用和无法口服的情况;静脉加口服负荷法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单纯口服负荷方法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

一般而言,恶性心律失常的维持剂量比房颤的维持剂量高。用药早期及减少维持量过程中的心律失常复发,绝大多数是因为胺碘酮的累积剂量不够。所以,如果临床上确定心律失常早期复发与剂量相关,可以进行再负荷治疗。

 4 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静脉使用胺碘酮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损害、静脉炎、低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而甲状腺功能异常、肝损害、肺毒性是长期口服胺碘酮的常见不良反应。

肝损害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静脉治疗后的3~6天。出现肝功能损害者,应减量或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可在数天内恢复正常。

胺碘酮使用的最初3个月内,由于胺碘酮的碘含量较高,当胺碘酮进入体内后,促甲状腺激素(TSH)会有一定程度升高,这是生理反应。所以,在3个月内,一般不推荐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但在服药前需要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服药3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

此外,长期口服胺碘酮的患者,要特别注意监测血钾浓度,建议血钾应维持在4mmol/L左右,以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若患者出现不耐受,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可考虑中医中药治疗。梁铁军等[5]通过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238例心律失常患者发现,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房早、室早的发生率(P<0.05),其可能的机制是:

①对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调整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心肌的复极和传导系统的功能;

②降低或抵消肾上腺素引起的β受体兴奋效应,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降低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5):377-385.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63-376.

[3] 杨艳敏.静脉胺碘酮的应用及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2):103-105.

[4] January CT, Wann LS, Alpert JS, et al.2014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J Am Coll Cardiol. 2014 Dec 2;64(21):e1-76.

[5] 梁铁军,赵小茜,王爱武.麝香保心丸抗心律失常238例疗效分析[J].中成药.2004,26(S:S):47-48.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