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淋巴结“免清扫”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4.5%,陈海泉教授团队提出早期肺癌手术新标准 | 医路领先行

2025-07-22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1753168529271.png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早期肺癌根治手术的标准方式,然而这种“扫荡式”的方式会不加区分地切除无转移的淋巴结,增加了手术并发症风险且影响人体免疫功能。2025年7月22日,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为纠正这一现状提供了临床依据。


1753168805630.png


该研究证实,如果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淋巴结阴性的早期肺癌患者,可以不清扫淋巴结。相较于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不清扫淋巴结的患者组生存情况没有差异,且手术效率更高、术后不良反应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无差别”清扫手术方式增加患者风险



“肺癌是我国发病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当前国际诊治指南推荐的早期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包括肺叶/肺段切除加上扫荡式的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或者采样。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在切除转移淋巴结的同时,无差别切除无转移淋巴结。增加了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风险。”陈海泉教授表示,“此外,肿瘤引流区淋巴结对于抗肿瘤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在免疫治疗广泛应用的时代,保留无肿瘤转移的正常淋巴结对维持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fa72c0527e3396af94ca9f127cb246a.png

提出判断淋巴结阴性6条标准,研究成果被国际专家共识引用



此前,陈海泉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理念,即在清扫肿瘤转移淋巴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无转移淋巴结,以减少手术创伤,保留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而实现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淋巴结阴性状态,从而可以选择性地少清或者不清扫淋巴结。

陈海泉教授团队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系统总结出6条术前或术中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阴性状态的标准。

1.影像表现为实性成分比例(CTR)≤0.5的磨玻璃成分为主型肺癌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2.术中冰冻诊断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贴壁亚型肺腺癌的患者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3.肿瘤位于肺上叶尖段的患者没有下纵隔淋巴结转移;

4.肿瘤位于肺上叶,且肺门淋巴结阴性,无脏层胸膜侵犯,没有下纵隔淋巴结转移;

5.肿瘤位于左下肺背段,且肺门淋巴结阴性,没有4L组淋巴结转移;

6.肿瘤位于左下肺基底段,且肺门淋巴结阴性,没有上纵隔淋巴结转移。

基于此,陈海泉教授发起联合国内多家中心开展了一项Ⅱ期的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ECTOP-1003),验证回顾性研究中提出的6条判断纵隔淋巴结阴性状态标准的准确性达到100%。该研究2023年发表于《胸部肿瘤学》(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杂志,是国际首个发表的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前瞻性临床试验。JTO杂志同期配发社论,称之为“精准医学时代的精准手术”。研究发表后被2023年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磨玻璃诊治专家共识》引用。

术后并发症发生频率降低64.5%!为保留无转移淋巴结提供临床证据



为进一步验证“免清扫”的临床价值,陈海泉教授再次发起联合国内多家中心,针对磨玻璃为主型浸润性肺腺癌,也就是按照标准判断为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开展了一项Ⅲ期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ECTOP-1009),对比不清扫淋巴结手术与指南推荐的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差异。

在该临床研究中期分析时,共入组302例患者,各有151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和不清扫组。两组基线特征完全匹配,术后病理显示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

随访数据显示,清不清扫淋巴结,两组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没有差异,都是100%。但相比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不清扫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32%、平均出血量减少46%,平均住院时间减少13%;且不清扫组出现CTCAE(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2级及以上并发症的频率显著低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3.3%对比9.3%),降低64.5%。

陈海泉教授表示,该研究是国际首个发表的关于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保留无转移淋巴结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将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研究在线发表后,陈海泉教授对团队在肺癌外科选择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多年来,团队从回顾性研究总结归纳规律、提出概念,到前瞻性Ⅱ期研究(JTO 2023)证实规律可行,再到前瞻性Ⅲ期研究表明选择性清扫围术期结果更好,正逐步实现肺癌外科从最大耐受性干预到最小有效性治疗的跨越发展。


图片

前瞻性Ⅱ期研究(JTO 2023)


通讯员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广兆、张扬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