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使用新型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发表期刊:《科学通报》[Sci Bull,IF(2022):18.9]
通讯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潘湘斌
推荐理由
该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新型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可以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成功且安全地置入,并降低持续室缺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这种完全生物降解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亚于传统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有望为室缺患者封堵器选择提供新方案。
研究解读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7个中心筛选了125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于3毫米的患者。共有108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到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组(54名患者)和镍钛合金封堵器组(54名患者)。研究采用非劣效设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导管设备封堵。结果在24个月的随访中进行了分析。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并完成了试验。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大于2毫米的残余分流。超声心动图显示,与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相对应的高回声区域在植入后的第一年主要减少,并在24个月内消失。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仅有术后心律失常,生物可吸收和镍钛合金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4.81%(P = 0.112)。在24个月的随访中,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组持续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低(0/54 vs. 6/54, P=0.036)。
该研究“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using a novel fully bioabsorbable occluder: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2023年发表于《科学通报》[Sci Bull (Beijing)]杂志(IF=18.9)。
。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