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乳此视界观国际交流速递 | 乘胜追击 低肿瘤负荷的患者能否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

2024-07-11作者:贺鹏资讯

微信图片_20240708145052.jpg

2024乳腺癌国际交流大会——乳此视界观——第三站,邀请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Tan Tira 教授 & 中国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Chan In Ha教授与中国的乳腺癌专家就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学术交流,针对热点问题——低肿瘤负荷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获益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热烈讨论。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新辅助治疗定义为未发现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以全身系统性治疗作为乳腺癌的第一步治疗。新辅助治疗从实际的临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将不可手术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以及获得体内药敏反应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但并非所有需要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适合推荐行新辅助化疗1

国内外指南中对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描述各有不同。NCCN指南提出cT1c,cN0(T>1cm)三阴、HER2+乳腺癌可进行新辅助治疗2。ESMO早期乳腺癌指南中,则为HR+/HER2-(ALN+)、HER2+(2cT2或cN+)、三阴(cT1c-4或N+)3。而中国CBCS/CSCO指南均一致认为“cT>2cm(cT2N0及以上)的三阴、HER2+乳腺癌”才是新辅助适宜人群1,4。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中外指南对于新辅助治疗评估时机不同1-4;2)国内外保乳需求不一,国外进行的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中,患者往往有较强的保乳需求,并对新辅助化疗接受度高,但国内的临床实践中,患者大多为局部晚期患者,保乳需求较低5

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分析了CSCO BC数据库中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诊断为Ⅰ至Ⅲ期的乳腺癌患者,发现共有10642例患者(23.1%)接受了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年使用比例从2011年的1553例中的247例(15.9%)增加到2021年的790例中的200例(25.3%)6。在2018年7月到2018年9月,对中国110家乳腺癌年手术量超过200例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主要在肿瘤负荷较大的Ⅲ期患者中进行7

KEYNOTE-522研究显示,使用帕博利珠单抗+TP-AC新辅助治疗8个周期,术后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9个周期,能显著提高TNBC患者pCR和EFS,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先后批准用于早期高风险的TNBC患者,为临床实践提供的新的治疗选择8,9。在临床实践中,肿瘤负荷重的患者可能更倾向选择新辅助免疫治疗,肿瘤负荷轻的患者更倾向选择单纯新辅助化疗。随着新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出现,产生了新的思考:对于低肿瘤负荷的患者,能否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


Q1:

肿瘤负荷与pCR有怎样的关系?

A1:

对中国一家综合性乳腺癌研究机构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类型是影响病理缓解的主要因素10。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也表明,肿瘤大小是HR+/HER2-乳腺癌达到pCR的独立预测因素11。在美国乳腺癌患者的全国性研究中发现,与cT1疾病相比,cT3(OR,0.64; 95%CI,0.59-0.70)而非cT2(OR,0.95; 95% CI,0.89-1.02)与较低的pCR率相关12。荷兰癌症登记中心数据显示,在2005年至2008年接受NCT治疗的2366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总pCR率为21%,对于cT1、cT2、cT3和cT4的肿瘤,pCR率分别为31%、22%、18%和17%,较低的cT分期(cT1-2 vs cT3-4)是较高pCR率的显著独立预测因子(p < 0.001)13。类似的,在中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接受新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480例患者中发现,肿瘤≤2cm的pCR率(57.7%)最高,而肿瘤>5cm的pCR率(31.1%)最低,肿瘤在2-5cm为4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淋巴结类型影响患者pCR。在法国一家综合癌症中心接受新辅助化疗超过14年的1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cN0的pCR率为35.9%,高于cN1的28.7%15。在韩国接受NAC治疗随后进行根治性手术的104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NAC治疗后,51.9%的患者达到腋窝pCR,腋窝pCR与临床淋巴结分期(P = 0.0071)相关,与临床淋巴结分期N0(81.0%)的相关性最高 16。在539例接受新辅助治疗Ⅱ-Ⅲ期HER2+或TNBC患者乳腺癌患者中,乳腺pCR和治疗前淋巴结状态可预测术后腋窝淋巴结受累的情况,在达到乳腺pCR的cN0患者中,残留淋巴结病变<5%17

综上所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能否pCR的主要预测因素。

Q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患者,达到pCR与长期预后有什么关系?

A2:

在I-SPY2试验中的3年结果表明,无论何种亚型和/或治疗方案,在新辅助治疗后实现pCR意味着复发率降低约80%18。2012年,FDA同意pCR作为替代终点,以支持加速批准用于高风险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新药。其目的是能够更快地进行试验,从而比相应辅助试验更早地提供结果,更快地为患者带来益处。然而短期终点pCR能否预测长期结局(包括生存结局)目前仍然存在疑问,pCR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随机对照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IPD)荟萃分析中,替代终点应在患者水平和个体试验水平上证明与最终目标终点的强相关性。既往有文献研究pCR与EFS与OS的治疗效果之间的试验水平相关性,结果显示,pCR与EFS和OS在患者水平的关联性很强,但试验水平的关联较弱。因此,尽管pCR可能有助于患者管理,但在可手术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试验中,不能将其视为EFS或OS的确证的替代终点19。那EFS能否作为长期预后的一个有效替代指标?基于对文献综述进行元回归分析,在早期TNBC患者个体水平和试验水平评估了EFS与OS之间的关联,发现无论是个体水平还是试验水平,EFS和OS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EFS是评估早期TNBC新辅助治疗后OS的有效替代指标20

Q3:

肿瘤负荷小的患者,能否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

A3:

在Ⅲ期KEYNOTE-522研究中,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后辅助帕博利珠单抗可改善TNBC的预后,pCR为64.8%21,5年EFS为81.3%22,在经过超五年的中位随访后,对于高危早期TNBC患,帕博利珠单抗可持续改善EFS,并且在关键亚组(基于疾病分期Ⅱ/Ⅲ、淋巴结状态阳性/阴性)中的EFS益处表现一致.在2023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SABCS)上,KEYNOTE-522研究提示: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相较于化疗组,低肿瘤负荷(T2N0)人群5年EFS有9.9%的绝对获益(87.8% vs. 77.9%)23

同样的,Ⅲ期IMpassion 031研究也证明了阿替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可为eTNBC带来pCR率的提升(57.6% vs. 41.1%),在亚组分析中,可以看到肿瘤分期Ⅱ期和Ⅲ期的获益一致,肿瘤负荷并不影响pCR结局24。在NeoTRIP研究中,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基础上加用阿替利珠单抗未改善高危TNBC患者的pCR和EFS;多变量分析显示,pCR、PD-L1阳性、分期较早以及较高的sTILs都是预后因素,与更好的EFS相关,但它们不能预测阿替利珠单抗的益处25

肿瘤负荷并不是免疫治疗敏感性的预测因素,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负荷低的乳腺癌患者同样能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不仅可以服务于手术,还可以带来更好的长期生存。免疫治疗的最佳获益人群,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生物标志物来进行探索。


专家简介


姚峰.png

姚 峰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主任 乳腺外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单病种诊疗能力提升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质控专家组副组长

 武汉市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乳腺甲状腺生物治疗分会委员


专家简介


胡晓波.png

胡小波 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 乳腺外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   乳腺外科博士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专委会常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乳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MDT组长

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工作15余年,主刀做各类乳房重建手术共500余台,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国家和省内课题多项。擅长于乳腺癌保乳手术、腔镜下乳房切除术及假体植入术、单切口背阔肌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TRAM皮瓣乳房重建术、乳腺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2): 1092-1187.

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reast Cancer(Version 2. 2024).

3. Loibl S, et al. Ann Oncol. 2024 Feb;35(2):159-182.

4.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4.

5. 王海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争议. 中华肿瘤杂志,2021,43(04):504-509.

6. Li J, et al. JAMA Netw Open. 2023 Jun 1;6(6):e2321388.

7. 王嘉等.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现状横断面调查. 中华肿瘤杂志,2020,42(11):931-936.

8. Wang K, et al. Transl Breast Cancer Res. 2024 Apr 29;5:9.

9. Peter Schmid et al. 2023 ESMO. LBA18.

10. Wang Y, et al. Gland Surg. 2021 Feb;10(2):656-669.

11. Guan D, et al. World J Surg Oncol. 2022 Sep 29;20(1):326.

12. Livingston-Rosanoff D, et al. Clin Breast Cancer. 2019 Dec;19(6):e741-e747.

13. Goorts B,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7 May;163(1):83-91.

14. 朱平等.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临床病理学分析[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3, 52(9): 907-911.

15. Houvenaeghel G, et al. Cancer Med. 2024 Feb;13(3):e6930.

16. Choi HJ,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 Aug;176(3):591-596.

17. Weiss A, et al. Ann Surg Oncol. 2021 Oct;28(11):5960-5971.

18. I-SPY2 Trial Consortium; Yee D, et al. JAMA Oncol. 2020 Sep 1;6(9):1355-1362.

19. Squifflet P, et al. J Clin Oncol. 2023 Jun 1;41(16):2988-2997.

20. Huang M, et al. Future Oncol. 2024 Feb;20(6):335-348.

21.KEYTRUDA SmPC. https://www.medicines.org.uk/emc/product/2498/smpc (accessed January 2024).

22. Peter Schmid et al. 2023 ESMO. LBA18.

23. Schmid P et al. Presented at the 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 Congress 2023, 5–9 December 2023, San Antonio, USA.

24. Barrios CH, et al. 2023 ESMO BC Abstract LBA1.

25. Luca Gianni, et al. 2023 ESMO. LBA19.

声明:

本资讯由默沙东医学团队支持,旨在用于医学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请勿随意转发或转载。文中相关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治疗建议。医学专业人士对文中提到的任何药品进行处方时,请严格遵循该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默沙东不承担相应的有关责任。


文中提及的研究KEYNOTE-522(PD-L1 CPS≥20)在中国大陆获批适应证;IMpassion 031、NeoTRIP等研究在中国大陆尚未获批适应证。


Document Number: MI-PD1-6173-CN  

Expiration Date: 7/7/202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