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警惕!肿瘤免疫治疗竟会引发胃炎?

2025-11-05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随着肿瘤治疗进入“免疫时代”,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越来越多的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然而,在欣喜于疗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胃肠道是irAEs最常攻击的器官之一

在临床中,我们观察到约有5%~40%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免疫性结肠炎,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这已逐渐被肿瘤科医生所熟知和警惕。

但我们的视野需要更广阔一些。除了常见的结肠,胃也同样可能成为免疫攻击的靶子”。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在国际肿瘤学期刊 Frontiers in Oncology 上报道了一例罕见且典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胃炎,旨在提醒广大临床医生与患者关注这一容易被忽略的不良反应。


image.png


0

1


 抗癌勇士的意外困扰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李女士(化名)是一位44岁的乳腺癌患者,正在接受一种名为“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俗称“K药”)的免疫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她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腹痛,吃不下任何东西。这可不是普通的肠胃不适,经过我们医院的胃镜检查,发现她的胃黏膜出现了大范围的剥脱、红肿,就像墙壁的墙皮被大面积撕掉一样,场面触目惊心(如下图)。


图片2.jpg


0

2


揪出“罪魁祸首”:竟是体内的免疫细胞

640?wx_fmt=png&from=appmsg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我们排除了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等因素。最终,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她正在使用的肿瘤免疫药物。

原来,这种免疫药物的作用是“激活”她体内的免疫细胞(T细胞),去更猛烈地攻击癌细胞。但有时,被过度激活的免疫细胞会“杀红了眼”,误将正常的胃组织当成敌人来攻击,从而导致了一场严重的“胃炎”。


0

3


给同行的重要提醒:诊断之路,一波三折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回顾这位患者的诊疗时间线,我们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她从2024年2月就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但直到2024年7月才通过胃镜得以明确诊断。在近半年的时间里,由于症状与免疫治疗的关联未被及早识别,患者一度持续接受着K药治疗,这可能加剧了胃黏膜的免疫损伤,也让她的痛苦周期被大大拉长。

这个案例强烈提示我们肿瘤科与消化科的同行:对于接受ICIs治疗的患者,新出现的、持续的消化道症状必须抱有最高度的警惕。 它不应被轻易归咎于普通胃炎、化疗后反应或肿瘤本身。早期申请消化科会诊、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是阻断病情进展、避免诊断延迟的关键一步


0

4


诊断明确,治疗立竿见影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在确诊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胃炎”后,我们立即为李女士使用了激素(甲泼尼龙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她的恶心、呕吐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后续复查胃镜,胃黏膜的损伤也基本愈合了(如下)。


图片3.jpg


0

5


一张图看懂她的诊治经过

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图片4.jpg

这张时间线清晰地展示了李女士从出现症状到最终确诊经历了近半年的波折过程。在持续免疫治疗期间,症状未能及时溯源,提示我们需要更早地进行专项检查。


0

6


多学科协作(MDT):守护免疫治疗之路的“护航舰”

640?wx_fmt=png&from=appmsg


这个病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在免疫治疗广泛应用的时代,肿瘤科医生主导,多学科团队(MDT)协作”的模式至关重要。

当患者出现超出常见范畴的疑难症状时,肿瘤科与消化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等的紧密交流与协作,能够最快速度地拨开迷雾,明确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抗击肿瘤的同时,精准管理irAEs,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安全,真正让患者从创新疗法中最大获益。


0

7


给您划重点

640?wx_fmt=png&from=appmsg


提高警惕: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正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一旦出现持续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千万不能简单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或化疗副作用,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您的主治医生!

及时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这类胃炎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

不必恐慌:这种免疫相关性胃炎绝大多数是可逆、可治的。只要诊断及时,通过规范的激素等治疗,病情通常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1187648.png?auth_key=1762703999-0-0-5d6f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