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中医对“毒”的理解是辨证而灵活的。《周礼·天官》里提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这里的“毒药”,其实指的是所有能治病的药材。广义上说,“毒”就是“药”,指的是药物具有的“偏性”。古人认为,人体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状态,得病就是这种平衡被打破。药物能治病,正是利用它或寒或热、或升或降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失衡,重建平衡。
这个思路同样适用于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免疫抑制信号,提高整体免疫水平,加强对抗肿瘤的能力。但由于激活的是全身免疫反应,而不只是针对肿瘤,因此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副作用。控制这些副作用时,我们常会用到免疫抑制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精确使用上调免疫和下调免疫的药物,让免疫水平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状态,既对抗肿瘤,又避免伤害自身。这就好像在恢复人体免疫的平衡。此外,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维持患者整体的免疫稳定,比如加强营养、预防感染、保护重要器官。治疗前,我们也会调整患者的基础疾病和身体状况,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失衡风险。
总而言之,通过精准的辨证诊治,我们能够在肿瘤治疗中更好地平衡疗效与副作用,让患者真正受益。
中药讲究“君臣佐使”,这不只是药物功能的搭配,更是一套控制毒性、降低副作用的系统性方法。君药针对主病,臣药增强疗效、减少单味药毒性;佐药通过缓释、炮制、反佐或引经方式,缓解毒性、保护身体;使药引导病邪排出、促进代谢。四者协同,把药物的“偏性”转化为治疗效果,同时,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现代肿瘤治疗中的靶向药物,原理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信号通路进行精准抑制。但这些靶点往往也参与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因此抑制它们的同时,也可能影响正常细胞,导致副作用。即使进入了精准医疗时代,药物的副作用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药理即毒理”这一古老智慧,在精准医疗的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芒。它告诉我们,药物的治疗与毒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动态平衡、相互关联的。
从免疫治疗的平衡调控,到靶向药物的多药协同,不仅是中西医思维的融合,更是医学理念的进步——从单纯“治病”到全面“治人”。未来的药物治疗,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早期副作用的预防和动态调整方案,从而在疗效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正如《淮南子》所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真正的精准医疗,是从用药开始之前就着手系统预防副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治疗与毒性的平衡。在每一次用药中尊重生命的复杂性,平衡疗效与风险,最终让患者从医学进步中真正受益。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