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对于成人普通感冒,是否推荐OTC抗感冒复方制剂对症治疗?|肺问肺答

2023-05-11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banner.jpg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OTC抗感冒复方制剂治疗感冒有一定疗效,但也有一定不良反应,有的患者甚至可能会诱发严重后果。建议患者在应用OTC抗感冒药前,充分咨询医生意见(高质量证据)。反对推荐含有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PPA)的组方治疗感冒(中质量证据)。


证据总结:OTC抗感冒药通常是复方制剂,如:抗组胺+鼻减充血剂、抗组胺+镇痛剂、镇痛剂+鼻减充血剂、鼻减充血剂+抗胆碱药,以及抗组胺+镇痛剂+鼻减充血剂三重组方等。理论上讲,这些复方制剂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缓解感冒症状,但具有嗜睡、牙龈肿胀、失眠、头晕、心悸、腹泻、头痛、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具有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在实验性或自然感冒研究中都观察到第一代抗组胺药可缓解咳嗽、喷嚏和流涕症状,而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没有类似疗效。导致这种差异的机制可能在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可透过血脑屏障,同时阻断外周和脑髓质组胺、毒蕈碱受体,而第二代抗组胺药仅阻断外周组胺受体,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既往相关指南推荐第一代抗组胺药缓解感冒患者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但De Sutter等荟萃分析显示,即使是第一代抗组胺药,控制症状的疗效也有限,仅在感冒症状起始前2 d有缓解成人(而非儿童)流涕和打喷嚏效果,但对鼻塞无效。


鼻减充血剂主要为拟交感活性药,有口服和鼻腔局部用药剂型,包括伪麻黄碱、苯肾上腺素、PPA、羟甲唑啉和赛洛唑啉(也称丁苄唑啉)等,主要通过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收缩鼻黏膜血管而减轻鼻塞。Deckx等荟萃分析单用鼻减充血剂的15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多研究质量不高,不能就此肯定单次口服或鼻腔喷雾减充血剂有效,其中一项设计良好的DB-RCT研究显示0.1%赛洛唑啉3次/d鼻腔喷雾,可明显改善鼻部症状和降低鼻气流阻力。


抗胆碱药(如异丙托品)可通过减少鼻黏膜腺体分泌抑制流涕。近年研究发现局部应用鼻减充血剂+抗胆碱药组方,如赛洛唑啉联合溴化异丙托品鼻腔局部用药,缓解鼻腔症状优于单用赛洛唑啉,且更安全,可以作为OTC用于感冒对症治疗。


De Sutter等对OTC抗感冒药组方疗效进行了多年追踪分析,2022年系统性评估和荟萃分析显示:(1)抗组胺+鼻减充血剂组方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78%比5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31%比12%);(2)抗组胺+镇痛剂组方6 d治愈率高于对照组(70%比43%),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鼻减充血+镇痛剂组方临床有效率高于单用对乙酰氨基酚对照组(73%比52%),但治疗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17.7%比11.1%);(4)抗组胺+镇痛剂+鼻减充血剂三重组方疗效高于安慰剂(52%比34%),但有两项研究未能明确是否获益。总体看来,抗组胺+镇痛剂+鼻减充血剂组合对成人感冒症状有一定缓解效果,但用药前须权衡利弊。


PPA是一种合成拟交感神经胺,具有降低食欲和缓解鼻塞效应,用于减肥和感冒。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发现服用PPA后,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出血性脑卒中增加,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类似报道。美国几所大学医院与美国FDA合作,针对18~49岁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服用PPA是导致妇女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FDA对PPA提出警告,将其列为不安全药物并撤出OTC市场。也有个案报道其他拟交感活性药(如伪麻黄碱)可诱导出血性脑卒中。


其他证据: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示,炎症反应与感冒病毒感染诱发的全身和局部症状有关。鼻腔阻塞的机制在于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和黏膜水肿,与炎症反应和神经反射通路激活有关,即使病毒被清除,若受损呼吸道上皮未修复,症状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不难理解,OTC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通过多途径缓解症状。鼻减充血剂,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缓解鼻塞;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则通过抗炎机制,缓解鼻塞和流涕症状。但多种药物组方,不良反应势必增加。有荟萃分析显示,局部单用小剂量苯肾上腺素是安全的,当其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时,血清苯肾上腺素水平会明显增高,高峰浓度可增加3倍。Atkinson等系统性评估苯肾上腺素相关临床文献后发现,血压正常健康人群口服45 mg苯肾上腺素后收缩压升高20 mmHg(1 mmHg=0.133 kPa),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收缩压升高幅度甚至可超过60 mmHg,即使小剂量苯肾上腺素(10 mg)与乙酰氨基酚(1 g)合用,也可导致平均动脉压增加8~10 mmHg,这会给患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带来危险。


附注:OTC复方制剂被广泛用于感冒对症,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些成分具有明显不良反应。对于从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危险工作人群,服用具有嗜睡不良反应的第一代抗组织胺药,可能会给患者本人和社会带来危险。鼻减充血剂有升高血压不良反应,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乙酰氨基酚合用,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有诱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对OTC复方制剂治疗感冒,仅作有条件推荐,并建议患者在药店购买OTC抗感冒药前咨询医生意见。


节选自《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


猜你想看

容量控制模式

肺弥散功能结果异常,可能是哪些疾病?

机械通气基础之吸气驱动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支气管激发试验,应该这样看结果!

成人普通感冒治疗方式有哪些推荐?

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如何助力哮喘诊疗?

COPD的诊疗,肺功能扮演了什么角色?

常规肺功能检测,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抗感染药物雾化给药要点速记

奥司他韦使用指引


1644547738360.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