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POLE/POLD1致病突变肠癌三线免疫治疗的生存突破?丨病例实战!肠癌指南更新要点即学即用

2025-09-06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4.png


一、病例介绍


基础信息:

本例为一女性,35岁,因“左半结肠癌术后2年余,发现腹、盆腔多发转移2月”于2021年11就诊我院。


现病史:

患者外院确诊左半结肠癌,完善术前评估排除远处转移,2019年9月于外院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黏液腺癌,淋巴结1/20(+),见癌结节一枚,pT3N1aM0,IIIB期,pMMR。术后XELOX方案化疗8周期(末次时间:2020年3月)。术后定期复查。2020年8月当地医院复查腹部增强CT示:左侧结肠旁沟团块影,邻近一枚稍大淋巴结影。考虑转移,完善常规基因检测:RAS/BRAF野生型,MSS。2020年8月起行二线西妥昔单抗+FOLFIRI方案治疗4周期,疗效评估PR。于2021年1月7日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两侧卵巢转移,故行“左侧结肠旁沟转移灶+双侧附件转移灶切除”,术后病理:均考虑结肠癌转移;pMMR。完善基因检测:RAS/BRAF野生,HER2阴性,MSS,POLE V411L突变,TMB-H 120。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3次(顺铂共120 mg),术后行原方案治疗2周期。复查CT考虑NED,改用FOLFIRI化疗6周期(末次时间:2021年5月27日)。


家族史:

父亲因脑胶质瘤去世,其余无殊。


其他病史: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和婚姻生育史无特殊。


专科查体:

腹软,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其他系统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

患者瘤标正常范围,余无特殊补充。


初步诊断:

结肠癌(cT3N1aM1c,IVc期,RAS/BRAF野生,MSS,POLE V411L突变,TMB-H 120);伴腹腔、双额卵巢转移术后。


本院就诊经过:

2021年11月18日在外院复查腹部增强CT示左腰大肌前方、腹膜后及腹盆腔多发转移,累及左侧输尿管伴积水。于2021年11月24日在我院行“左侧输尿管金属支架管置入术”。考虑疾病进展,三线可尝试原来有效化疗方案再引入或标准三线药物治疗,由于患者POLE突变,结合既往文献,此类患者TMB较高,可能对ICIs获益(图1),和患者家属商议后制定治疗方案为:贝伐珠单抗+XELOX方案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2021年11月27日至2022年3月3日行贝伐珠单抗+XELOX+PD-1抑制剂治疗6周期,最佳疗效PR。2022年4月14日至2024年3月行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疗效持续PR,建议患者可考虑暂停抗肿瘤治疗,患者拒绝,2024年3月开始改为贝伐珠单抗+PD-1抑制剂维持(末次治疗:2025年4月17,图2)。


图1  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潜在标记物【PMID: 34671202】


图2  患者三线治疗影像评估结果


二、病例点评及指南更新


该患者是一例POLE突变患者,根治术后标准XELOX方案辅助治疗结束后半年内复发转移,左半结肠癌,RAS/BRAF野生,MSS,故二线方案选择了西妥昔单抗+FOLFIRI,二线进展后考虑患者POLE突变,可能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故尝试了再引入XELOX方案,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目前三线治疗疾病控制已达42个月。


POLE是一种参与DNA前导链合成和碱基切除修复的DNA聚合酶。POLE中校对核酸外切酶结构域的突变可导致微卫星稳定的超突变结肠癌。据统计,在2%~8%的CRC患者中发现了POLE外核酸酶结构域的致病性变异。癌症基因组图谱网络对276例CRC样本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其中有16%存在超突变,75%为MSI-H,25%携带POLE突变。常见的POLE/POLD1基因致病突变位点包括POLE的P286R、V411L、S459F、A456P和POLD1的D402N、L474P、S478N和E318K等,或可参考权威机构网站、数据库。与具有MSS的结肠癌相比,POLE外切酶结构域突变的结肠癌具有更高的突变负荷,更高的免疫检查点表达(如PD-L1的表达),以及更高的T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既往研究表明,与pMMR或MSS结直肠肿瘤相比,POLE突变型CRC表现出与MSI-H型CRC的免疫原性程度相似,如CD8+淋巴细胞浸润、Th1表型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效应细胞因子的增加。这提示了POLE突变的结肠癌患者可能对PD-1抑制剂也有良好应答。


国内徐瑞华教授团队在该领域研究领先于2019年首次通过大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发现了POLE或POLD1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生存获益的新指标(图3)。此后,欧美的几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特别是2024年的一项研究,纳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回顾性数据和两个小型前瞻性数据,发现具有POLE/POLD1病理性突变的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甚至超过MSI-H/dMMR患者(图4)。


图3 POLE/POLD1 突变患者与野生及MSI-H患者的总体生存[PMID:31415061]


图4  回顾性分析揭示免疫治疗POLE/POLD1突变患者与野生及MSI-H患者的疗效及生存(PMID: 38777726)


2024年CSCO指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新增POLE/POLD1基因突变的检测。2025年CSCO指南,在姑息治疗三线方案中,对于MSS或MSI-L/pMMR患者,如携带POLE/POLD1致病突变,无论RAS和BRAF状态,III级推荐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3类)(图5)。但是目前仍需要更多III期临床研究对其疗效进一步评估。


图5  2025年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节选


评论福利

学习过程中,将选取本专题的5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具有专业性和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CSCO诊疗指南一本、指夹式血氧仪、冲牙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笔记本蓝黑笔组合

01
1.jpg
02
3.jpg
03
2.jpg
04



作者简介

翁姗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及细胞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

钟晨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内科,博士,主治医师

已在《Cell Genomics》、《eClinicalMedicine》、《Gut microbes》等杂志发表10余篇SCI论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药科技计划项目1项、希思科肿瘤研究项目1项。

(点击海报回到专区)

05c5bf94dfe73dbdf18c74b7e582798f.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