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ay5 | 肝脏纤维化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2022-09-0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肝脏纤维化

王宇明.png

王宇明教授

西南大学附属公卫医院

上期回顾

Day4 | 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本期要点提示】

1. 了解纤维化血清指标的优缺点及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了解FIB-4指数的优缺点及临床意义。


肝脏纤维化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细胞的炎性改变可刺激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纤维化指标的异常。这一异常改变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加重而逐渐明显。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急性肝炎中即可见到,慢性活动性肝炎比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改变更明显。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等。这些指标的升高常提示肝组织内的纤维化形成。


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分布在细胞外基质的氨基葡聚糖,主要由肝星状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合成,由窦状内皮细胞降解,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在众多的肝纤维化指标中,HA的敏感性最高。急性肝炎时血清HA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肝脏代谢能力下降,HA因清除减少而显著升高,且其升高水平与肝脏炎症或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故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敏感指标


Ⅲ型前胶原


Ⅲ型前胶原(PCⅢ)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Ⅲ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Ⅲ也升高。持续PCⅢ升高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化发展,而PCⅢ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Ⅲ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化、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Ⅳ型胶原


Ⅳ型胶原(C-Ⅳ)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脏纤维化过程,是肝脏纤维化的早期标志之一。当肝脏持续损伤时,Ⅳ型胶原合成增加,而肝脏对其降解能力降低,出现毛细血管化。同时,随着病程演变,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其也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的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与基底膜相关疾病中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层粘蛋白


层粘蛋白(LN)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层粘蛋白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层粘蛋白水平越高,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层粘蛋白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层粘蛋白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此外,层粘蛋白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因子,在正常情况下与其他细胞因子处于一种网络平衡状态,共同维持肝脏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肝脏慢性炎症时,Kupffer细胞大量浸润并分泌TGFβ1,TGFβ1 进一步激活星状细胞和其他间质细胞分泌TGFβ1,因此导致血循环中TGFβ1水平升高,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升高。


FIB-4指数


FIB-4指数(Fibrosis 4 Score)是2006年由史特林(Sterling)首先提出的一种无创性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仅包含了ALT、AST、PLT和患者年龄几项简单的指标,非常适合基层医生的应用

FIB-4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AST(U/L)/血小板计数(109/L)×ALT(U/L)的平方根。不同的肝病FIB-4指数评价的临界值略有不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FIB-4指数<1.45者无明显肝纤维化或只有2级以下的肝纤维化,与肝穿刺病毒学结果的符合率为94.7%;而FIB-4指数>3.25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为3~4级或以上,与肝穿刺病毒学结果的符合率为82.1%。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2级以下或3~4级以上的肝纤维化临界指分别为<1.3和>2.67。但也有研究认为,FIB-4指数对于排除明显肝纤维化更准确,优于对严重肝纤维化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肝病患者常常服用降酶药,这些降酶药有可能影响ALT和AST的结果,导致FIB-4指数不准确。因此,需要在未服降酶药的情况下计算FIB-4指数,对肝纤维化进行评估。

总之,这些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联合检测可能会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然而,由于这些物质在肝内含量仅仅是整体含量的一小部分,且其他一些因素也可造成某一指标的改变;故不能因某一项指标的异常升高而完全确定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因此,对这些血清标志物分析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基于各种血清指标的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代表性的有FibroTest、APRI指数和Forns指数等。

本期习题

1. 肝脏纤维化血清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何应用价值?

2. 为什么目前临床大多采用FibroScan检查评估肝纤维化,而较少采用肝脏纤维化血清指标?

3. FIB-4指数有何优缺点?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您的答案,本次活动期间,积极参与互动的老师,将有机会获得惊喜礼物哦~

上期习题参考答案

问题 1. 蛋白系统的作用及其在肝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如何?

参考解析: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人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量保持相对恒定。

血清白蛋白的合成与分解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因此通过检测血清白蛋白,可以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肝脏受损可导致白蛋白的合成障碍,致使血液中白蛋白降低。若持续低于30 g/L,提示预后不良。但白蛋白的改变在肝病时为非特异性,不能依此诊断和确定是何种疾病。通常如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恶性贫血等也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

血清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检查时球蛋白增高提示存在慢性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测血清蛋白,采用的都是定量方法,直接报告数值多少,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球蛋白多有升高。若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值可发生变化,正常时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应大于1.5以上,若小于1则为倒置,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有可能引起腹水。倒置数值越小、时间越长,预后亦较差。随着临床病情恢复,白/球蛋白的比值亦可好转。

蛋白系统改变主要是反映慢性肝病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注意白蛋白是否降低,或者球蛋白有无增高,若两者比值逐渐缩小或倒置,则提示慢性肝病的可能性。

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提高,常见高于正常的情况,组成部分人群的紧张情绪,这是不必要的。同时,可建议有关方面进行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正常值范围的调查和更新。


问题 2. 为什么当前胆碱酯酶应用不多?

参考解析:胆碱酯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偏高可见于肝病。但是胆碱酯酶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血浆、肝、肾、肠中。因此,除了肝脏方面的疾病以外,胆碱酯酶增高还可在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的疾病中出现。此外,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也会造成胆碱酯酶的升高,因此,胆碱酯酶偏高不仅只见于肝病,在肝病诊断中应用不多。

感谢西南大学附属公卫医院涂洋粟医生为本次活动精心准备的互动内容。


Day6  预告

肝脏代谢功能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敬请期待!

猜你想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