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9月10日-14日,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济南盛大召开。大会汇聚不同瘤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共探肿瘤诊治最新前沿动态。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作为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罕见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诊治进展的讨论亦是本次大会的重要专题之一。
会议期间,本报特邀北京高博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明教授,就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诊治现状、诊疗挑战、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陆明教授在NENs领域深耕多年,带领团队在PRRT治疗方面开展了多项前沿探索,其见解对推动我国NENs诊疗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陆明教授专访视频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您在本次CSCO大会中也受邀作相关报告。请您介绍下,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如何?对其诊治主要存在哪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陆明教授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我国仍被归类为罕见肿瘤,根据地区性抽样统计数据,其发病率约为3/100000。NENs可分为分化较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T)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C),后者在生物学行为上与小细胞肺癌类似。两类肿瘤在临床治疗中均存在诸多未满足的需求。
在NET领域,目前主要药物如生长抑素类似物、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索凡替尼等)多年来未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最显著的进展是PRRT核素治疗,国际临床试验证实PRRT一/二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甚至实现疾病控制时间翻倍。目前国内多家企业正积极推进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现良好,预计一至两年内有望上市,将改变现有治疗格局;此外,PRRT在围术期应用也展现出良好的潜力。例如,在胰腺NET中,PRRT可使肿瘤缩小60%以上,为外科干预提供可能;术后辅助PRRT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在NEC领域,治疗选择更为有限,目前仍以化疗为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0个月左右。由于发病率低,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困难,药物研发投入不足。当前团队正借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探索DLL3、B7-H3、Claudin 18.2等靶点药物,并开展多项临床研究,以期未来为NEC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Q2
对于NENs的治疗,PRRT是近年颇受关注的诊治手段。请您介绍下,PRRT治疗NENs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有哪些优势?适用于哪些人群?
陆明教授
PRRT在国际上已有20余年历史,但因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其应用一度受限。直至NETTER-1研究结果公布,PRRT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进展的G1/G2级NET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生存获益,中位PFS达18个月,优于高剂量生长抑素类似物,从而奠定其二线治疗地位。
随后开展的NETTER-2研究进一步将PRRT适用人群扩展至Ki-67指数>10%的患者,其一线治疗PFS可达20个月以上。目前正在进行的NETTER-3研究则探索PRRT在Ki-67<10%但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一线治疗中的价值。若结果阳性,PRRT将覆盖除极低Ki-67、低负荷患者外的绝大多数NET人群。
总体来说,PRRT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治疗周期短(通常4次,每2个月一次)、疾病控制时间长(约两年)等优势。国内临床试验多参考NETTER系列研究设计,推动PRRT尽快在国内获批应用。
以医联体协作新模式,为PRRT临床试验开展提供强劲助力
在PRRT治疗NENs领域,您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前沿探索,请您介绍下具体有哪些探索和发现。北京高博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给PRRT相关探索带来了怎样的新局面?
早在2014年,团队即开始探索PRRT治疗,早期使用β核素镥(Lu177)开展研究者发起试验(IIT),疗效数据与国际接近。目前团队正进一步探索新型核素的应用,如α核素锕(²²⁵Ac)用于G3级NET或Lu177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以期进一步提升疗效。
此外,团队还在NEC中尝试PRRT治疗。尽管NEC恶性程度高,但部分患者仍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国外数据显示PRRT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有效率可达30%左右。团队目前正开展²²⁵Ac治疗NEC的IIT研究。
2025年4月,北京高博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立肿瘤专科医联体,这一举措可极大促进PRRT相关临床试验的开展。一方面,两家医院合作可提高患者入组速度,加快试验进程。另一方面,北京高博医院优越的环境也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治疗体验,进一步推动临床研究的顺利实施。
您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DT诊治方面有较多探索。请您为我们介绍下相关情况。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学组委员兼秘书长,我从2015年起即在全国推广MDT理念,并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组建了固定的NENs-MDT核心团队。目前每周四均开展线上病例讨论,汇聚了北医三院外科团队、北大肿瘤医院核医学团队等多学科专家。该平台开放性强,欢迎其他医院团队加入,共同推动NENs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
新靶点、新药物层出不穷,NENs治疗有望迎来新格局
展望未来,对于NENs的治疗,有哪些新靶点、新药物、新思路您觉得最值得期待?
个人认为,DLL3靶点(无论是双特异性抗体还是ADC药物)预计将在NEC治疗中取得突破,为二、三线治疗带来新的选择。B7-H3、Claudin 18.2、TROP-2等靶点同样具有潜力。此外,团队还在探索CAR-T细胞治疗在NEC中的应用。
未来NEC的一线治疗可能形成以EP方案为基础,联合免疫双抗药物(如LB2024)的标准模式。二线治疗则可在白蛋白紫杉醇+贝伐珠单抗基础上,融入更多ADC药物或联合策略。随着新药不断涌现,NEC的治疗格局将迎来显著改善。
总的来说,NENs领域正从罕见病走向精准治疗时代,PRRT、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及多学科协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专家简介
陆明 教授
北京高博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高博医院消化肿瘤科/消化肿瘤研究中心/早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学组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内分泌肿瘤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
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个体化和综合治疗
关于北京高博医院
北京高博医院是一家以疑难重症诊疗、临床研究和生物医药及器械的产业转化为战略目标的研究型医院,也是北京市临床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医院以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与脑科学为专科特色,将始终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为更多重症患者创造生命可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