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王彬
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它会导致肾小球受损,进而影响到肾脏功能。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 又称为皮质醇,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HPA 轴)调节,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的影响。根据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抑制时间,可分为:
2、中效(12~36h):强的松、强的松龙、甲泼尼龙
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足量、慢减、长程。肾小球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如下:
1.微小病变病(MCD):在儿童中,一线治疗方案是:强的松每日60 mg/m2或每日2 mg/kg/d,最大剂量60mg/d。这一剂量至少使用4周,接着隔天予以40 mg/m2,持续2~5个月。在成人中,起始剂量是1 mg/kg/d 或隔天2 mg/kg/d。如果没有达到完全缓解,则至少使用16周。在频繁复发或激素依赖的患者中,经常需要联合使用霉酚酸盐、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或利妥昔单抗。
2.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应该接受至少16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强的松有反应的患者应该在 6 个月内逐渐减量。在对激素耐受性差或激素抵抗患者中,可以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继发于遗传、毒物、病毒或适应性原因的FSGS不应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IgA 肾病:对于eGFR>50 ml/min/1.73m2且蛋白尿>1 g/d的患者,6个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降低蛋白尿、减少肾功能的恶化,改善肾脏生存率。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应该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可以使用较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4.膜性肾病(MN):没有证据表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有获益。但是,每隔一个月糖皮质激素与烷化剂交替治疗 6 个月,可能会增加缓解次数,并且长期看来能保护肾功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还用于增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疗效。利妥昔单抗也同样有效,耐受性良好。
5.C3肾小球疾病(C3GN):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获益甚少。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霉酚酸酯可能诱导C3 GN的缓解。
6.寡免疫复合物性急进性肾炎:在诱导阶段,强烈建议静脉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并且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治疗。也可以使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或血浆置换。维持治疗主要是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
7.狼疮性肾炎(LN):静脉冲击甲强龙,单独应用或与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联合应用常常作为LN复燃的一线治疗。口服强的松用于维持治疗。硫唑嘌呤、霉酚酸酯或环孢霉素能使强的松的剂量减少。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十分重要。但不同患者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代谢情况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减药方案应注意个体化。
尽管激素在治疗肾小球疾病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下列事项:(1)仅少年儿童的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可先试用激素治疗;(2)中老年肾病综合征,伴血尿、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应先肾活检确定病理类型后决定治疗方案;(3)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了解病人有无禁忌证;(4)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时,需个体化平衡治疗预期获益与副作用之间的关系;(5)密切观察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海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