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盛世华章,二十载风华。聚焦消化领域,传承、学习、实践,6月1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隆重开幕。
现场大咖云集,医学盛宴开启
精英汇聚,传承医学,此次盛会旨在展示消化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推动消化病学学科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个继续教育、探讨本学科发展方向、了解本学科新技术新进展情况的综合性平台。历经19届的成功积淀,此次大会将会延续传统,汇聚消化、内镜、肝病、普外、影像、病理、麻醉及护理等领域的权威学者,共同深入研讨并推动我国消化事业的发展。
张澍田院长主持开幕式环节
大会伊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大会主席张澍田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代表组委会向莅临大会的各位专家同道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石丽英女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李兆申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高级副主编陈家亮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辛有清教授,世界消化内镜组织(WEO)前任主席Jean-Francois Rey教授,亚太消化疾病周理事会(APDW-F)前任主席Fock Kwong Ming教授,俄罗斯内镜学会主席Fedorov Evgeny教授,荷兰胃肠病学协会主席、《内镜》(Endoscopy)杂志主编peter Siersema教授,WEO前任秘书长Dong-Wan Seo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医学与治疗系Siew Chien Ng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陈旻湖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令狐恩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科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唐承薇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金震东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前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忠涛教授等在线下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教授,WEO现任主席Hisao Tajiri教授,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胃肠病学杂志》副主编蔡强教授在线上参加了本次会议。
辛有清书记
辛有清书记表示,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里程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作为论坛的主办方之一,衷心感谢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辛书记回顾了北京国际消化论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向世界的峥嵘历程,并表示,在此过程中,北京友谊医院配合各方医务人员不断努力,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也将继续引领行业规范和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更多患者和发展学科,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中国卫生事业正向着精细、精准和精益的方向发展,对我们消化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消化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通过这次论坛的学术交流和分享,推动全球的消化事业发展。
李兆申院士
李兆申院士指出,在过去20年,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为中国消化和消化内镜医生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论坛所设置的学术内容都非常落地,吸引了一些国际顶级的专家来到北京,与国内专家就消化和消化内镜的难题进行深入探讨。李兆申院士强调,我们必须了解消化内镜领域的研究重点、热点和难点,才有可能在国际上取得“制高点”,才能在国际消化内镜领域站稳脚跟。秉承这一理念,一定会为中国经济和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令狐恩强教授
令狐恩强教授的致辞重点在于“祝贺”二字。首先,令狐恩强教授祝贺线下会议的回归;其次,祝贺20年来,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坚持一贯制的召开。令狐教授表示,本次论坛的独特之处在于集中了多学科的优势,为消化内镜探索出新的道路和前景。他对论坛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感谢友谊团队和各方的大力支持,让大家再次相聚在北京。
陈旻湖教授
陈旻湖教授对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表达了两点感受。首先,论坛不仅涉及胃肠肝胆外科医生,还涉及很多其他学科。这种交叉融合创新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此次会议的学术水平非常高;其次,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充分展现了主办方的魅力。参会代表们在交流学术的同时也重叙旧情,20年的坚守难能可贵。陈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贾继东教授
贾继东教授从肝病的角度分享了他的专业看法。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秉承了20年来的多学科联合的传统,旨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消化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肝病作为消化学科的分支,在多学科的视野下完善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贾教授鼓励年轻医生从消化的角度看待肝脏,从肝脏的角度看待全身,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和进步,在多学科的互动合作下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张忠涛教授
张忠涛教授代表外科同道对在场的内科同行们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一直是内外科共同的平台,二十年来我们在这里相互学习、交流、融合和促进,取得了不少新的诊治理念、治疗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才。希望未来继续在这个平台上齐心协力,为中国乃至全球消化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陈家亮教授
陈家亮教授认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张教授功不可没。论坛为国内外顶级消化专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让专家们能够共同探讨消化疾病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促进临床医生的医疗技术和治疗经验的提升,加强国际之间的学习交流,对于推动消化医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陈教授表示,非常期待与张教授和在座各位紧密合作,为消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出更多的贡献。
Jean-Francois Rey教授
Jean-Francois Rey教授表示,我很高兴在三年的承诺之后与大家在北京相聚。在过去的十年中,尤其在担任世界消化内镜组织主席期间,我与中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我曾多次访问中国的消化内镜中心,对中国消化内镜医生的专业素养及胶囊内窥镜检查印象深刻。我们的杂志也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消化内镜检查相关的论文,祝贺大家辛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期待明年在首尔举行的世界消化内镜大会(WEO/ENDO)上,与中国消化医生们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石丽英女士
中国医师协会的石丽英女士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国医师协会作为医师的行业组织,始终把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今年举办的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已经进入第二十个年头,成为国内外消化疾病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之一。论坛的召开将有助于广大医师同道一起探索医学发展的各种可能,为提升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学科的进步发挥积极作用。石丽英女士表示,中国医师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论坛的召开,相信论坛会越办越好。
沈祖尧教授、Hisao Tajiri教授和蔡强教授分别在线上为论坛致辞,希望能继续深化与中国医学界的交流,为未来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合影留念,见证医学盛宴
此次论坛作为中国医学最为盛大、最具国际性的多学科综合论坛,不仅为国内外医学界的专业人士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也推动了中国消化病学的进步与发展。相信每一位与会同道都会在这次会议中获益匪浅,带着业内的共识和共鸣,共同推动我国消化学科的发展,为世界医学事业贡献更多的价值和力量。
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