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访谈丨杨汀教授:“促防诊控治康”,多维度建立呼吸慢病早防早治管理体系

2022-08-22作者:CHENJY资讯
呼吸原创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变化,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吸烟和环境污染是关键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途径造成肺损伤,并引发多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支气管扩张等。早诊早治,可以助力延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展。氧化应激作为慢阻肺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抗氧化治疗在肺保护以及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为患者带来获益。


本报特邀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中日友好医院杨汀教授,围绕慢性肺病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干预的重要意义等话题,展开精彩阐述。



图片4.png


杨 汀 教授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基层呼吸学组副组长

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评估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慢阻肺联盟副主席

中华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委员


video



请您谈一谈,吸烟、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在肺部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杨汀教授:吸烟与空气污染是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有3亿吸烟人口以及7亿二手烟暴露人群,因此,我国既是烟草消费大国也是烟草受害大国。除吸烟外,广大农村地区应用动物粪便、木炭、木柴等生物燃料以及大气污染也使不吸烟人群暴露于有害颗粒中,如NO2、SO2、H2O2以及半醌等。


由于肺部是开放器官,有害颗粒吸入气道后直接损害上皮细胞,导致纤毛功能受损,并且激活上皮细胞释放炎性物质与细胞因子,导致血管中炎性细胞因子募集至损伤部位,激发一系列后续病理生理改变,包括①慢性炎症,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③免疫功能紊乱,以及④氧化应激,以上4点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如何对慢阻肺等慢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管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有哪些重点值得临床医生注意?


杨汀教授:王辰院士提出的“促防诊控治康”理念深刻阐述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早期管理维度与重要意义。慢阻肺患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早期管理:


健康促进:通过大气污染治理与戒烟框架公约等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能够为人群的健康提供保障和改进。


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防治危险因素暴露。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劝导吸烟人群戒烟、减少青少年吸烟、医者先行率先戒烟。戒烟能够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直接切断外源性肺氧化及炎性反应,从根本上减少损害机体的氧化物,减轻肺功能损伤,发挥保护肺功能的作用。因此,对于吸烟人群及慢性肺疾病患者,都应积极、自觉地戒烟,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早期筛查:早期筛查、诊断、治疗与规范化管理可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在王辰院士大力推动下,多项国家级筛查项目正在进行中。2021年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首次确立的国家级的筛查项目: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主要通过问卷筛查形式,结合肺功能检查,早期发现慢阻肺患者以及慢阻肺高危人群,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尽早长期随访,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肺功能检查是最主要的筛查项目。目前,肺功能仍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因此,及时为基层单位配备肺功能仪,对于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充分宣教与培养尤其重要。通过有意识地对长期吸烟、40岁以上、或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人群进行肺功能的检查,能够更早的筛出慢阻肺的患者。


除此之外,慢阻肺相关概念的明确也为早期管理奠定基础。在2022年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更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管理和预防的全球战略2022”(以下简称“GOLD 2022”)中,对慢阻肺前期(Pre-COPD)、早期慢阻肺(Early-COPD)等概念进行了更新修订,进一步强化了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慢阻肺前期是指存在危险因素暴露史、慢阻肺症状或CT呈肺气肿表现但肺功能检查未达到慢阻肺诊断标准的患者。对于这部分人群,专家建议应及早发现并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早期慢阻肺指生物学早期,即导致慢阻肺发生的生物学异常已经出现,但未达到临床表现时期的阶段。慢阻肺相关概念的明确能够推进相关研究工作深入,进一步明确早期干预的时间与范围,从而减少慢阻肺患者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抗氧化剂在慢性肺疾病早期的干预作用,您如何看待?


杨汀教授:氧化应激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正常状态下,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对保护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当气道暴露于烟尘、污染等环境时,体内活性氧(ROS)增加,谷胱甘肽(GSH)等保护性抗氧化物耗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平衡,导致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及功能障碍。


因此,抗氧化剂在肺损伤的预防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通过清除ROS,发挥直接抗氧化作用,也可作为L-半胱氨酸和GSH的前体,起到间接抗氧化效果,同时,NAC还可以破坏二硫键,调节氧化还原状态,从多种途径起到抗氧化治疗的作用。


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大型临床研究PANTHEON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期慢阻肺患者长期应用 N-乙酰半胱氨酸(600mg,2次/d)可有效预防急性加重,改善氧化应激失衡,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可见,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多获益。



慢阻肺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防治疾病,建立高效的慢阻肺防治和综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对于建立科学的慢阻肺综合管理模式,您有哪些建议?


杨汀教授我国约有将近1亿慢阻肺患者,作为重点防治的慢病之一,可以从“促防诊控治康”6个方面建立高效的慢阻肺防治和综合管理体系。《健康中国行动》中也对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进行了详细规划与描述。


国家呼吸中心牵头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已覆盖全国31个省、39个慢阻肺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和12个建设单位,覆盖人口将近2亿人。项目通过为基层单位配备肺功能仪,基层医师慢阻肺知识培训,推动慢阻肺早期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长期规范管理;同时建立慢阻肺分级诊疗流程,完善上下级医院转诊制度。以上即从“促防诊控治康”6个方面,实现慢阻肺综合防控体系建立。



对于慢阻肺等慢性肺疾病的防控与早期干预,未来还有哪些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杨汀教授目前,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明晰,有待通过大数据多组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慢阻肺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治。


对于慢阻肺前期的患者,目前没有相关指南或共识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指导。未来可推进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这类人群的治疗用药以及随访管理。


除此之外,一些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可穿戴设备以及数字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助力慢阻肺患者的居家远程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预后。



结语

氧化应激及抗氧化治疗在肺部疾病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仍值得更深层次探讨。谷胱甘肽作为肺部最重要的抗氧化剂,其可保护肺部免受NO、氧化硫、香烟烟雾和污染物等有毒物质的侵害。经研究发现,提高体内GSH水平,能对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起到增强作用,抵御氧化应激,减轻肺组织损伤。抗氧化治疗在慢性肺部疾病早防早治中的获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慢阻肺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防治疾病,《健康中国行动》中也对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进行了详细规划与描述。“促防诊控治康”6个方面是很好的着力点,从而建立完整规范且科学的慢阻肺综合管理模式,为慢阻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未来,期待通过对相关机制的探索、以及临床的实际经验,能够摸索出更多研究方向,为抗氧化治疗药物提供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