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儿童急性腹泻的机制和病因

2023-04-21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一、腹泻病的机制和病因


(一)渗透性腹泻

当食物消化不彻底时,如乳糖不能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寡肽不能产生氨基酸和短肽、电解质的吸收通道和偶联转运体出现异常,中间消化产物和电解质滞留在肠腔,形成不利于吸收的渗透梯度,出现渗透性腹泻,这是小肠吸收不良发生的基础。


渗透性腹泻的大便为水样便,粪便渗透压间隙(OG)>135 mOsm/L,禁食或减少食物摄入能有效减少排便次数,该类腹泻容易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渗透性腹泻的病因包括:小肠感染后绒毛受损、吸收面积减少,短肠综合征,消化酶缺乏,先天性肠转运体缺乏或过量摄入渗透性物质(如含山梨醇的饮料)。


(二)分泌性腹泻

肠道除了吸收功能,也有分泌功能。当促分泌激素增加或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时,消化液和CI-分泌增加,细胞间液反向进入肠腔并排出体外,出现分泌性腹泻,属于反向跨膜转运。


分泌性腹泻的大便为大量水样便,粪便OG<50 mOsm/L,禁食试验无效,该类腹泻极易并发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分泌性腹泻见于肠毒素性肠炎、促分泌腺细胞肿瘤、服用促分泌药物和食物后。


1.Na+-H+、CI--HCO3-交换异常 当肠上皮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合成增加,CI-分泌增加和Na+吸收减少,导致肠腔中Na+、CI-和体液积聚,引起腹泻。例如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分泌肠毒素的细菌感染可造成Na+-H+、CI--HCO3-交换异常。


2.促分泌激素增加 血管活性肠肽(VIP)可引起小肠和结肠分泌显著增加,出现严重的水泻、低钾、酸中毒。胰腺非β细胞瘤和甲状腺髓样癌分泌含VIP在内的多种激素,引起腹泻。


3.药物、饮料 蒽醌类药物(番泻叶)、比沙可啶、咖啡、茶碱可促进肠液分泌。


(三)渗出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感染导致肠道黏膜炎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损伤、吸收面积减少,出现营养素转运障碍。炎症刺激隐窝细胞增生,新生隐窝细胞具有分泌CI-、HCO3-功能。黏膜血管损害和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淋巴液、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渗出,出现脓血便。


渗出性腹泻的大便性状多样,可以是水样便、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其中黏液脓血便最具特征性,粪常规见明显增多的脓细胞、红细胞,常伴有发热、腹痛。渗出性腹泻见于各类肠道感染,如侵袭性细菌、寄生虫、原虫感染;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炎症,如肠道免疫紊乱、食物过敏、黏膜缺血、血管炎、肿瘤浸润等。


(四)肠动力异常

胃、小肠激惹、蠕动增快,口-盲肠时间可以短至0.5~2小时,肠内容物快速到达结肠,食物和小肠的接触时间过短,通常也合并结肠蠕动亢进。该类腹泻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或食物刺激。当肠道动力变慢、腹胀,食物在上消化道滞留后被细菌分解腐败、产胺,酸、气增加,可以继发性刺激肠道蠕动增强。



来源:文章摘选自《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微信图片_20230420101855.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