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渗透性腹泻
当食物消化不彻底时,如乳糖不能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寡肽不能产生氨基酸和短肽、电解质的吸收通道和偶联转运体出现异常,中间消化产物和电解质滞留在肠腔,形成不利于吸收的渗透梯度,出现渗透性腹泻,这是小肠吸收不良发生的基础。
渗透性腹泻的大便为水样便,粪便渗透压间隙(OG)>135 mOsm/L,禁食或减少食物摄入能有效减少排便次数,该类腹泻容易并发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渗透性腹泻的病因包括:小肠感染后绒毛受损、吸收面积减少,短肠综合征,消化酶缺乏,先天性肠转运体缺乏或过量摄入渗透性物质(如含山梨醇的饮料)。
(二)分泌性腹泻
肠道除了吸收功能,也有分泌功能。当促分泌激素增加或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时,消化液和CI-分泌增加,细胞间液反向进入肠腔并排出体外,出现分泌性腹泻,属于反向跨膜转运。
分泌性腹泻的大便为大量水样便,粪便OG<50 mOsm/L,禁食试验无效,该类腹泻极易并发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分泌性腹泻见于肠毒素性肠炎、促分泌腺细胞肿瘤、服用促分泌药物和食物后。
1.Na+-H+、CI--HCO3-交换异常 当肠上皮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合成增加,CI-分泌增加和Na+吸收减少,导致肠腔中Na+、CI-和体液积聚,引起腹泻。例如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分泌肠毒素的细菌感染可造成Na+-H+、CI--HCO3-交换异常。
2.促分泌激素增加 血管活性肠肽(VIP)可引起小肠和结肠分泌显著增加,出现严重的水泻、低钾、酸中毒。胰腺非β细胞瘤和甲状腺髓样癌分泌含VIP在内的多种激素,引起腹泻。
3.药物、饮料 蒽醌类药物(番泻叶)、比沙可啶、咖啡、茶碱可促进肠液分泌。
(三)渗出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感染导致肠道黏膜炎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绒毛损伤、吸收面积减少,出现营养素转运障碍。炎症刺激隐窝细胞增生,新生隐窝细胞具有分泌CI-、HCO3-功能。黏膜血管损害和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淋巴液、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渗出,出现脓血便。
渗出性腹泻的大便性状多样,可以是水样便、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其中黏液脓血便最具特征性,粪常规见明显增多的脓细胞、红细胞,常伴有发热、腹痛。渗出性腹泻见于各类肠道感染,如侵袭性细菌、寄生虫、原虫感染;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炎症,如肠道免疫紊乱、食物过敏、黏膜缺血、血管炎、肿瘤浸润等。
(四)肠动力异常
胃、小肠激惹、蠕动增快,口-盲肠时间可以短至0.5~2小时,肠内容物快速到达结肠,食物和小肠的接触时间过短,通常也合并结肠蠕动亢进。该类腹泻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或食物刺激。当肠道动力变慢、腹胀,食物在上消化道滞留后被细菌分解腐败、产胺,酸、气增加,可以继发性刺激肠道蠕动增强。
来源:文章摘选自《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