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家观点 | 刘玺教授:论内镜诊断早癌高手的内在逻辑

2023-05-3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作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刘玺

会做和做得好是两码事。

经常给学生讲,一开始就要打好基本功,这代表了你的下限。一般情况下高手会认为胃镜很难,新手会觉得肠镜蛮难。在早癌诊断体系里,食管、大肠相对简单,胃最难,这些差别在哪里?

胃镜难在诊断,在这样一个面积相对较大的、延展性很强的空腔脏器,背景黏膜又复杂多变,炎症与癌交织的环境中,你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经验累积才能做到诊断自信。临床上诊断高血压,诊断胰腺炎,诊断Covid-19等,都有相应的诊断标准,符合相应的标准,我就可以诊断疾病。早癌呢?微小癌呢?到底是肠化还是癌?每个人的主观认知不一样,因此就必然有相应的差异。为什么有些专家可以成为一等一的高手,但其他人却不能?这是有逻辑的。

因此,内镜做得好的医生或者早癌检出率高的医生一定有他的内在逻辑。同样一个病人,几毫米的癌,他能看见,能诊断,但有些医生恰恰看不见,这就是普通与优秀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告诉我们,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偶然的多了那就是必然。那早癌筛查高手的内在逻辑在哪里?

窃以为是:强大的深厚的理论武装头脑,日积月累无数次的诊断验证并反哺理论,形成经验,然后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从我浅薄的经验来说,全身心的投入,至少需要5年。

从拿上镜子开始,虔诚的全身心的聚焦思考就已经开始,其实蛮累的,这是脑力和体力完美的结合。

进入口咽部,这和食管、肛管同属鳞状上皮,早期的癌有食管早癌的特点,需要同乳头状瘤鉴别,口咽部微小乳头状瘤很常见,没有认知,会不会漏?

进入食管,要考虑白光下黏膜颜色的改变,NBI下背景的改变,无BC无肿瘤一定就对?如果角化过度,黏膜粗糙,光透不进去该如何诊断?基底层型是否会诊断?

进入胃部,有没有Hp感染?除过菌没有?有没有萎缩肠化?重点观察点在哪里?年轻人观察要点在哪里?老年人观察要点在哪里?炎症背景太重,放大观察怎么鉴别?什么时候用染色剂?用什么染色剂?发红的病灶为什么发红?为啥考虑肠型?发白的为啥发白?为啥考虑未分化型?怎么鉴别?

十二指肠的就更别说了,异质性更强,病灶的位置,从组织胚胎学开始就形成的分化差异。

这些诊断的癌能不能切?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最有益?

这些思考都在你的检查过程中永久存在,一边体力劳动,一边脑力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思考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自我的内省,这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将心比心。没有将心比心,热爱就是没有支撑依据的空话,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每一个人也都会直面生老病死,医生概莫除外。


本文授权转载自新浪微博: 喜乐哥哥CQ



好文推荐


▶ 肠镜检查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

▶ TIPS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腹泻的用药选择及注意事项

▶ 胃镜检查前用药以及注意事项

▶ 抑制胃酸分泌药——奥美拉唑

▶ ICU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2020年美国重症医学会指南

▶ 医生让吃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到底是什么?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