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有非瓣膜性房颤的脑叶出血患者,避免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以防增加出血复发风险(Ⅱ级推荐,B 级证据)。
(解释:所谓非瓣膜性房颤,指不是因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因素引起的房颤患者,得了脑出血,而且是脑叶出血,不是那种基底节出血,建议不用华法林,因为出血风险较高。这条适用于哪些人呢?就是那些既有房颤又有脑叶出血的人)。
2.当具有抗栓药物的明显指征时,非脑叶出血患者可以应用抗凝药物,所有脑出血患者都可应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解释:你怎么知道一个患者具有抗栓药物的明显指征啊?方法当然很多了,用得广泛的非CHADAS-VASC评分莫属。没有评分表?)
3.当有明显的抗凝药物使用指征时,抗凝药物相关性脑出血重启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间尚不明确。在非机械性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至少在4周内应避免口服抗凝药物(Ⅱ级推荐,B 级证据)。如果有使用指征,脑出血后数天可开始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尽管其最佳使用时间尚不清楚(Ⅱ级推荐,B 级证据)。
(解释:这段话绕来绕去实际说了一点,就是要用抗凝或阿司匹林,又怕出血风险,那就最好一个月后开始吧)。
对于刘老来说,2月之前得过脑出血,现在又出现了新发脑梗死,当然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指征,按照上面第三条,权衡利弊,当然应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于是我们立即给予他阿司匹林,并制好其他危险因素,刘老的病一天天见好而出院了。此后,我们嘱咐他继续治疗康复,定期复查。由此可见,即使是常见的问题,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常充满矛盾和抉择,根据医学研究的科学结论,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面对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权衡风险,才能使患者获益最大。其实,这才是“仁心仁术”的底层逻辑体现。
来源:神经科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