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陈艺莉教授访谈:聚焦罕见病诊疗,探索全病程管理新路径

2025-04-22作者:论坛报良宇资讯

3月29日,以“呐罕·无界”为主题的2025年罕见病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论坛汇聚了医疗机构、专家学者、患者组织及社会爱心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致力于打破边界,进一步探讨罕见病的可持续保障,规范罕见病的筛、诊、治、管、研,以期实现我国的罕见病防治体系“病有所医”、“医有所药”、“药有所保”的持续完善。

此外,凝聚“百万分之一”的超罕见病患者群体心声、旨在提升社会各方关注的“超罕见病IP标识”也在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值此会议之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艺莉教授接受采访,围绕罕见病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挑战与应对、法布雷病全病程管理监测机制以及迟发型法布雷病患者特异性治疗启动时机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寻罕见病诊疗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专家简历


陈艺莉.png

陈艺莉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一医院心肌病及心血管罕见病中心主任

广州市心力衰竭重大疑难罕见病诊疗中心执行负责人

I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华南心血管罕见病联盟执行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心肌病诊疗示范基地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女性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致力于心肌病和罕见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治。长期在CCU工作,擅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症诊治

组建心肌病专病库,主要从事心肌病及心肌肥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0余篇,主持国家级及省级基金多项

202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1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参与者


Q1

罕见病MDT模式在实践中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去推动 MDT 模式的广泛应用,提高诊疗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陈艺莉教授:在罕见病诊疗领域,MDT模式意义重大。罕见病症状复杂,常累及多学科,除心内科外,神经科、肾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均有可能受累。患者首诊科室的不确定性,凸显了 MDT 团队共同救治的重要性。然而,各学科在专业知识、诊疗理念、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科间协作困难。如不同学科对同一罕见病的认识程度和关注重点不同,可能影响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准确诊断依赖辅助科室检查结果,但辅助科室医生对罕见病认识有限,可能无法及时、准确提供结果,影响诊断和治疗。此外,罕见病患者分布广、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需长期随访和管理。目前缺乏有效患者管理系统,导致患者信息分散,难以实现多学科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增加患者就医难度和成本。

为克服这些挑战,我院在院领导支持下成立罕见病救治 MDT 团队,成员涵盖临床医生与辅助科室医生。为提高辅助科室对罕见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我院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座和指导。辅助科室医生通过培训更熟悉罕见病特征,能及时、准确提供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我院建立罕见病患者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集中管理和共享。各学科医生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实现多学科协同管理。为外地患者安排专门助手,协助一天内完成多学科联合诊治,减少就医时间和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Q2

在法布雷病的全病程管理中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以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陈艺莉教授:鉴于已确诊的法布雷病患者多分散于不同城市甚至省份,为避免因挂号难、检查预约时间长等问题导致诊治流程分散、延误,我院构建前瞻性患者管理体系,依托专门患者数据库,为每位确诊患者制定个性化全流程管理计划。

从患者确诊并开始用药起,规划每三个月复查及就诊安排。如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每年开展一次磁共振检查,根据病情定期检测底物水平等指标。首次就诊时,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疾病危害及可能累及脏器,告知出现特定症状应及时就诊,并明确不同治疗阶段具体检查项目,使患者对治疗进程有清晰认知。

为确保患者高效完成各项检查,我院安排专门助手协助挂号与检查预约。助手提前预约所有检查项目,尽量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影像科医生给予大力支持,为患者及时安排磁共振检查,甚至为初诊患者提供加急服务。这种高效检查预约与就诊流程,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为病情评估与治疗调整奠定基础。

患者完成检查后,我院组织MDT团队对检查结果全面评估。MDT 团队涵盖神经科、肾科、心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康复科、风湿科、血液科等多个学科,以及超声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辅助科室。通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与分析,更全面、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院罕见病中心会定期组织多学科交流活动,促进各学科医生经验分享与知识更新。通过这些活动,更多医生能全面了解法布雷病等罕见病,无论患者就诊于哪个科室,医生都能凭借专业知识,联合其他学科集中救治。这种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使患者诊疗随访更全面、及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Q3

对于迟发型法布雷病患者,何时启动特异性治疗最为合适?

陈艺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迟发型法布雷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临床表现往往滞后。然而,这类患者即便尚未出现明显症状,若家族中有先证者,通过进一步筛查确诊为法布雷病后,对其各脏器详细检查,常会发现不少患者已出现早期病变迹象。如部分患者左心室出现肥厚,虽未达严重程度,但较正常值增厚,还有一些患者已经出现蛋白尿。

基于既往诊治经验和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对于存在脏器受损的迟发型法布雷病患者,早期启动特异性治疗能带来显著获益。这种获益体现在生活质量提升、生存时间延长以及后续对药物敏感性增强等方面。具体而言,酶替代治疗作为特异性治疗重要手段,原理是为患者补充体内缺乏的酶,延缓脏器受损进展,避免病情恶化至更严重功能受损阶段。

因此,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双重角度出发,对于迟发型法布雷病患者,一旦确诊且存在脏器受损早期表现,应尽早启动特异性治疗,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长期健康。

MAT-CN-2507816,有效期至2027年4月 预计批准日期2025.4 v1.0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学术交流或了解医学资讯目的使用,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案的推荐和推广。本文章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