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抒扬院长:中国罕见病诊疗研究体系建设

2023-09-27作者:壹生神经学院资讯
原创

世界范围内有近万种罕见病,但单病种患病率极低,罕见病成为国际重大公共卫生难题。9月22-23日,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CSRD 2023)在北京召开。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作了题为“中国罕见病诊疗研究体系建设”的大会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罕见病的诊疗现状、国家加强罕见病防治举措,分享协和在罕见病诊疗和研究领域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罕见病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协和模式。

mmexport1695821888515.jpg

(图片来源于大会官网)


01

我国罕见病的诊疗现状


1.罕见病的诊断难


我国成人罕见病患者的调研结果显示:(1)72.97%的患者有被误诊的经历;(2)平均确诊时长为4.3年;(3)在确诊前,患者平均要先经历2.97家医院问诊;(4)32.1%医生从未诊断过罕见病;(5)仅有23.3%的患者在首家医院确诊;(6)67.13%的罕见病患者是异地确诊;(7)患者需要前往超过1000公里以外的医院得到确诊。


2.罕见病的治疗难


95%罕见病缺乏有效药物治疗,药物可及性差。据《2020中国罕见病综合社会调研(以下简称“调研”)》显示,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所覆盖的病种中1/3患者未接受有效治疗,药品价格高和国内无药是未治疗的主要原因。治疗手段匮乏让每个患者社会总支出增加21.2%。


3.罕见病的诊疗不均衡


据2020年调研显示,在3.8万名医务工作者中,32.1%未诊治过罕见病;43.1%罕见病诊疗信息获取困难;65.9%表示不了解罕见病;87%不熟悉国家罕见病政策。据2022年调研显示,在4万名医务工作者中,64%了解罕见病药物及医疗器械;41%知晓罕见病保障制度;40%知晓罕见病平台建设;69%知晓《第一批罕见病目录》;50%知晓《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64%诊疗过第一批目录的罕见病;51%开展过MDT。两年来医生对罕见病的知晓率增加明显。


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不同地域、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罕见病诊疗能力差距很大,以及罕见病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02

国家加强罕见病防治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


1.发布罕见病目录


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有121种罕见病。2023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新增86种罕见病。罕见病目录的发布为各部门制定罕见病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2.印发罕见病诊疗指南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根据《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制定。这是我国首部罕见病诊疗指南,详细介绍了121种罕见病的诊疗方法,为医务人员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3.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经省级卫生健康部门推荐及专家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3家医院作为协作网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其中,包括1家国家级牵头医院——北京协和医院,32家省级牵头医院和290家协作网成员医院。协作网对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


4.开展罕见病病例诊疗信息登记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发了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收集我国罕见病的诊疗、分布等信息,为制定人群干预策略、完善诊疗服务体系、提高药物可及性等提供科学依据。当前该系统已收集78万病例


其他部委:


1.科技部:连续设立支持罕见病研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2.财政部:设立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罕见病诊疗水平能力提升项目;减免罕见病药品增值税。


3.工业和信息化部:增加罕见病药品供应,引导企业加快仿制研发。


4.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审批罕见病药品;鼓励罕见病防治医疗器械研发。


5.国家医保局:将40余种罕见病药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03

协和经验


1.建立罕见病多学科会诊的“协和模式”


罕见病目录121种疾病,协和收治118种;32年共收治1.7万例目录疾病住院病人;70%的患者首诊不清,在协和获明确诊断;31个学科团队近3年多学科会诊4511次。


2.推广基因检测在罕见病诊断中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围绕罕见病目录疾病,依托全国323家协作网医院共同实施罕见病诊疗水平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已资助20155例罕见病患者进行免费遗传检测。


3.推动罕见病药物可及性


协和牵头向全国人大提交罕见病立法提案与药物研发建议案,推动罕见病保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等多项医药卫生管理办法和国家健康发展战略。


协和曾特购米托坦,开出全国第一张氯巴占处方以及完成首例成人SMA患者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治疗。这些突破性举措,让更多罕见病患者看到希望。


4.各系统罕见病取得突破进展


例如,协和改变了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M)的传统诊断模式提出冠状动脉扩张新机制,改变临床实践;发现首个中国PAH致病基因,作为推荐筛查基因写入指南。


5.形成罕见病诊疗-研究-转化支撑体系


“十三五”前我国缺少罕见病学科及平台,协和现已初步建成三大国家级罕见病数据平台(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平台、国家罕见病直报平台和国家罕见病质控平台)、临床样本库和罕见病数据库,收集了385万例临床表型信息、10万例生物样本和2万例基因数据。


依托“三台两库”平台和协作网络、5大国家级研究中心以及核心技术联合研究体系,形成了罕见病诊疗-研究-转化支撑体系



审校|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院长

编辑|贾茹飞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