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菌药物以后出现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AAD是抗菌药物使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AAD轻重不同,轻者延长原发疾病的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重者可引起死亡,由特殊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如艰难梭菌(Clostridum difficile,CD)感染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CDAD)还可造成医院内感染传播。
关于抗生素
推荐停用抗生素和调整抗生素。对于大多数AAD,停止使用抗生素即有效,即使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部分患者仅停用抗生素也有效,因此,针对所有AAD(包括CDI)患者,如果不影响原发病的恢复,均应考虑立即停用抗生素治疗。
关于益生菌的应用
建议补充益生菌以恢复正常肠道菌群平衡,但在特定的菌株、制剂和使用剂量无具体推荐方案。
肠道菌群失调是所有类型AAD的主要发病机制,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是治疗该病的方法。理论上,应用益生菌可以实现恢复肠道菌群的目的,但至今为止,关于使用益生菌治疗AAD的临床数据极其有限。
少量相关研究表明,在治疗非严重CDAD时可能会有适度的获益,但关于特定的株种、制剂、使用的剂量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目前对于以益生菌治疗AAD在菌株、制剂和剂量方面无明确的推荐建议。
针对AAD中特殊病原体的治疗
建议对于表现为轻度腹泻且大便白细胞计数正常和血液肌酐水平正常的患儿,先行观察48 h,再决定是否针对特殊病原体治疗。推荐对中度及重度AAD患儿,尤其诊断为CDI(拟诊或确诊)的患儿,应立即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不建议对无症状CD定植者使用抗生素。推荐对真菌性肠炎进行抗真菌治疗。
儿童CDAD的治疗基于成人临床试验的数据。对于轻度至中度CDAD,推荐首选甲硝唑30 mg/(kg·d),分3~4次口服,或万古霉素20 mg/(kg·d)口服,最大剂量500 mg/d,疗程10~14 d。
对于严重CDAD,万古霉素40 mg/(kg·d)口服,分4次,最大剂量2 g/d,或联合口服或静脉用甲硝唑,疗程10~14 d。如有必要,可考虑随后进行静脉滴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成人剂量为0.5~1.0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每4~12 h 1次)。对于万古霉素无效或复发患儿建议采用非达霉素(Fidaxomicin)治疗。
从历史上看,甲硝唑是用于治疗CD感染的主要抗生素之一,自2000年以来,针对轻度或重度AAD患者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发现口服万古霉素具有更好的疗效,万古霉素的总治愈率为97%,而甲硝唑的总治愈率为84%(P=0.006);对于严重疾病,万古霉素的治愈率为97%,而甲硝唑的治愈率为76%(P=0.02)。
在非达霉素与口服万古霉素进行比较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意向治疗分析(88%比86%)和按方案分析(92%比90%),非达霉素的临床治愈率均与万古霉素相当,且复发性感染较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少得多。
也有替考拉宁、硝唑尼特、杆菌肽、夫西地酸、替加环素、利福平和利福昔明治疗CDI的研究,但数据有限。
曾有学者提出采用抗生素治疗无症状的CDI者以解决医院内CDI暴发感染的问题,但现有的治疗无效。因此,不建议对无症状CD定植者应用抗生素。
国外的研究表明,真菌性肠炎的病原体可以为曲霉菌、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青霉菌等,国内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导致的真菌性腹泻绝大多数为酵母菌感染,最常见的白假丝酵母菌约占47.7%,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星形假丝酵母菌和光滑球酵母菌。
对于真菌性肠炎的治疗疗程尚无统一的意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危险因素及是否并发全身感染而不同。对于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推荐首选制霉菌素口服,5万~10万U/(kg·d),分3~4次,也可选择氟康唑口服,3~6 mg/(kg·d), 1次/d,疗程建议2周。
对于口服有困难或有肠外感染者,建议选用氟康唑静脉滴注。若疑为耐药真菌,尤其是曲霉菌感染,建议使用伏立康唑(口服或静脉)或棘白霉素或两性霉素B治疗。
粪菌移植
对于复发或严重的CDI患儿,建议行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
FMT的实施方法:从健康的筛查供体(假定为“正常”肠道菌群)中获取粪便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将其加工成液体细菌悬浮液或胶囊,通过口服胶囊或经结肠镜输注植入患儿的胃肠道。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作为抵抗病原生物的防御因子,并可消除CD孢子。
在过去的几年中,FMT作为CDI(特别是复发性CDI)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日益受到关注。FMT实际上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已经成功用于治疗腹泻。
起初报道的个例和小样本病例系列,通过在胃肠道滴入从健康供体中获取的粪便治疗难治性CDI感染获得成功。从2013年至2016年,至少有5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发表,比较了FMT与万古霉素、自体FMT、冷冻与新鲜粪便、经结肠镜与经鼻胃管给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大多数随机研究中报道的FMT疗效均低于非随机报道,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患者选择和先前的抗生素治疗。最近的评论表明,FMT可用于治疗所有CDI病例。
当前数据表明,FMT在短期内是安全的,且大多数相关的轻度至中度不良事件均是自限性的。迄今为止,已报道的FMT的传染性并发症很少见,但FMT的潜在长期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并发症尚不清楚。
对症支持治疗
推荐纠正体液和电解质的不平衡。不推荐使用控制疼痛的阿片类药物及肠动力抑制剂,如洛哌丁胺,因其可能会阻止治疗性抗生素在肠道内的分布和毒素的排出,会增加肠梗阻或中毒性巨结肠的风险。
外科手术
强烈推荐CDI发生结肠穿孔的患者手术治疗,对于并发急性腹膜炎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尤其是乳酸水平升高的患者)和对于所有药物治疗均无效者建议酌情手术。
毋庸置疑,CDI发生结肠穿孔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对于CDI并中毒性巨结肠、并发急性腹膜炎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尤其是乳酸水平升高的患者),手术治疗也能受益;对于所有药物治疗均无效的中毒性巨结肠的患者,手术可能有用。
手术方式多选择大肠切除术,另一种侵入性较小并保留结肠的方法是回肠造口术联合万古霉素灌肠,但确切的疗效和受益尚需要更多数据。
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针对引起AAD的特殊病原体如CD等,建议参照执行2018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制定的《中国艰难梭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近年来,CD已成为医疗机构内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广泛重视。对于CDI的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层面的管理包括优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育、关注无症状定植患者的传播作用。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区和本医疗机构内CDI的流行情况开展CDI的监测,开展监测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的监测定义。
临床怀疑AAD(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出现的水样腹泻)时应及时送CD检测。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和怀疑医院感染暴发的时候需要做产毒CD的分子分型。加强对感染/定植患者的管理,包括接触隔离与个人防护、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出现CDI的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措施。
来源:郑跃杰,武庆斌,方峰,等.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6):424-43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10201-0013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