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吴文育教授:填补TYK2抑制剂治疗难治性LPP空白丨EADV2025中国之声

2025-09-25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wechat_2025-08-27_161027_743.png

欧洲皮肤性病学会年会(EADV)2025于9月17-2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文育教授团队有关选择性TYK2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在难治性LPP中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大会“Late Breaking News”,该研究第一作者林尽染教授在大会现场报告该研究的初步结果



吴文育教授点评指出:“该研究填补了TYK2抑制剂治疗难治性LPP的空白,提示选择性TYK2抑制具有显著疗效与临床意义,但仍需要大样本RCT验证疗效与安全性。”


图片




01
研究背景





毛发扁平苔藓(LPP)是一种原发性淋巴细胞性瘢痕性脱发疾病,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尽管JAK抑制剂在难治性病例中显示出一定前景,但部分患者仍存在疗效不佳或无反应的情况。本研究评估了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在LPP中的潜在疗效,其属于JAK抑制剂家族,作用于IL-23/Th17和IFN-I通路,这些通路被认为参与了LPP的发病机制。



02
研究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LPP患者(4例为经典型LPP,2例为前额纤维化性脱发FAPD,2例为弥漫型LPP),这些患者在经过6个月系统治疗后,LPPAI评分未降低≥3分,或基线评分仍≥3分。所有患者每日口服氘可来昔替尼6 mg,治疗至少12周,同时维持原有治疗,包括螺内酯(n=3)、羟氯喹(n=4)、5%米诺地尔外用(n=3)、加巴喷丁(n=2)和他克莫司外用(n=2)。疗效评估采用LPP活动指数(LPPAI)评分(0~10分)。

03
研究结果



治疗至少12周后,全部8例患者的LPPAI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中位评分为3.29,治疗后为0.84,总体下降幅度为79.6%。所有患者的瘙痒和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红斑和脱屑也有明显改善。1例患者甚至出现部分毛发再生。1例患者因手部湿疹和带状疱疹中止治疗。



图片



04
讨论



在本研究中,患者的LPPAI评分平均下降79.6%,并消退了毛囊周围红斑与脱屑,这与氘可来昔替尼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机制一致。分析显示,研究中观察到的氘可来昔替尼疗效与合并用药无关,进一步证实了其在不同方案及真实世界中的治疗作用

05
研究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氘可来昔替尼在难治性LPP中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其可能通过靶向抑制关键炎症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联合治疗总体耐受性良好,但仍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以确认其疗效与安全性。

吴文育教授:

难治性LPP治疗选择匮乏、疗效差,临床亟需高效靶向抗炎方案。


本研究为全球首个在难治性LPP中系统评估选择性TYK2抑制剂的探索:纳入8例经组织学证实且对≥6个月系统治疗反应不足的LPP患者(经典型、模式性分布的纤维化性秃发型、弥漫型),在维持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氘可来昔替尼6 mg/d≥12周。结果显示LPPAI中位数由3.29降至0.84,降幅79.6%;瘙痒、疼痛缓解,红斑与脱屑改善,1例部分毛发再生。仅1例因手部湿疹与单纯疱疹停药,耐受性良好。



研究结果首次证实选择性TYK2抑制在难治性LPP中的临床活性,直接填补了治疗空白,为后续指南更新与治疗路径优化提供真实世界依据,尤其是对标准治疗失败人群。同时强化了LPP的免疫病理机制证据链(IL‑23/Th17、IFN‑I通路)。

    

(中国医学论坛报沐雨整理




参考文献:

1. Jinran Lin,Dingyue Ju,Lijuan Zhou Qiong Huang,Wenyu Wu. EADV 2025 LBA186: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ucravacitinib in Refractory Lichen Planopilari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Pilot Study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