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推荐意见1
建议所有计划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接受HBV标志物的筛查(A1)。主要筛查项目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B1)
推荐意见2
对于PTB合并慢性HBV感染者,建议在常规结核病疗效监测(每月评估治疗反应及抗结核药物毒性)基础上,建立系统性肝脏功能监测方案。具体包括每3个月进行以下检测组合:HBV血清标志物、HBV-DNA、肝脏超声影像学评估以及肝纤维化非侵入性检测。既往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PTB患者即使无活动性肝炎证据,也需定期追踪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因免疫状态改变可能诱发HBV血清学逆转及病毒再激活风险。(A1)
推荐意见3
对于PTB合并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癌监测,推荐采取以下综合管理策略:应每3~6个月定期开展肝脏超声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的联合筛查。当影像学或血清学提示异常时,需及时通过增强CT或MRI进行鉴别诊断,以实现HCC的早期识别。在临床实践中,建议采用多伦多肝癌风险指数(THRI)和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系统)等循证评估工具,对合并感染人群实施动态风险分层,以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和成本效益。(A1)
推荐意见4
对符合WHO 2024年发布的《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中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需抗病毒治疗,推荐使用高耐药屏障的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或艾米替诺福韦(TMF)作为首选药物,抗结核治疗期间,不建议使用干扰素。(A1)
推荐意见5
对未达到WHO 2024年发布的《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diagnosis,care and treatment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中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知情同意后,在抗结核治疗之前或同时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同推荐意见4。(B1)
推荐意见6
对于完成抗结核治疗后CHB的处理,建议采取差异化处理方案:(1)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完成抗结核治疗后应持续进行抗病毒治疗,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2)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抗结核疗程结束后3个月内终止抗病毒治疗不会显著增加肝功能异常风险,停药后需重点监测肝功能生化指标、HBV-DNA载量变化;若治疗期间呈现显著病毒学应答[HBV-DNA载量及乙肝e抗原(HBeAg)滴度显著下降],经评估预期疗效良好者,可酌情延长抗病毒疗程。(B1)
推荐意见7
抗结核治疗前如患者肝功能指标正常,且肝功能Child评分为A级,可以使用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但需密切检测肝功能指标,前2个月每1~2周监测肝功能1次,此后若肝功能正常可每月监测1~2次,同时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B1)
推荐意见8
对于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或者虽然肝功能正常,但肝功能Child评分为B级的患者,建议抗结核治疗方案中避免使用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等,充分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利福喷丁;如Child评分为C级,则需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可以选择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环丝氨酸、利奈唑胺等,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B1)
推荐意见9
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1)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降至<3×参考值上限(ULN)及总胆红素(TBiL)<2×ULN时,可选择加用氨基糖苷类、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若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逐步加用异烟肼和利福喷丁。(2)对于不能组成有效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敏感结核病患者可考虑使用环丝氨酸和利奈唑胺。(B2)
推荐意见10
对于PTB合并慢性HB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如无利福平耐药,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联合抗结核,同时使用TDF抗HBV治疗;如为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则根据情况选用短程治疗方案或个体化治疗方案,建议避免使用丙硫异烟胺、氨基糖苷类。(B2)
推荐意见11
对于PTB合并慢性HBV感染的儿童,如无利福平耐药,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吡嗪酰胺方案联合抗结核;如病变广泛,强化期可加用乙胺丁醇,根据体重调整用药剂量。如为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则根据情况选用短程治疗方案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抗病毒药物选择上,≥2岁儿童可选用ETV治疗,≥12岁儿童可选用TAF治疗。(B1)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治疗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