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支气管扩张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共病进展
报告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徐金富
重症肺炎病原学早期识别与诊断
报告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李园园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肺部阴影的诊断价值
报告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田欣伦
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报告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施毅
干扰素在曲霉感染中的免疫作用探究
报告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苏欣
Ⅰ型IFN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其核心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直接抑制曲霉生长;Ⅲ型IFN则主要由上皮细胞产生,虽与Ⅰ型IFN共享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但其功能聚焦于激活肺泡上皮细胞相关通路,二者通过功能互补形成协同调控的抗真菌免疫网络。Ⅱ型IFN仅含IFN-γ,由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分泌,可显著增强免疫细胞对曲霉菌丝的杀伤活性,其表达机制受多重信号调控。在治疗应用方面,重组IFN-γ(rIFN-γ)联合抗真菌药物已在难治性曲霉感染病例中显示出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情恶化率的积极效果;相比之下,Ⅰ型和Ⅲ型IFN的治疗潜力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未来研究应聚焦IFN在曲霉感染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并优化联合治疗策略,为肺曲霉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临床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