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为继发性睡眠障碍的一个类型,肿瘤相关性失眠(cancer- related insomnia,CRI)是困扰患者的常见问题,发生率较常人高2-3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剧疾病本身的症状和治疗副作用。
据报道,高达59%的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有失眠主诉,老人与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且常与疼痛、疲乏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共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失眠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随访中发现,术后18个月仍有36%的患者有失眠主诉,随着工作模式的转变和压力增加,失眠群体有扩大和年轻化的趋势。
据报道,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高达40%的青少年和年轻肿瘤患者患有失眠,且伴发有精神心理疾病,而失眠严重程度也是介导患者焦虑和吸烟量增加的重要因子。
失眠症状的发展轨迹是多维度、可演变的进程。随着时间的迁移,肿瘤患者失眠类型、频率、内在特征呈多种变化趋势,且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失眠会带来一系列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长期失眠还会导致一些焦虑、抑郁、情绪低落或激惹、认知障碍等心理疾病,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增加患者对医疗资源的使用及住院次数。
日渐加重的失眠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脏腑功能,还会对内分泌、免疫系统甚至心理状态等方面造成危害,严重增加医疗保健体系和社会经济负担。据报道,美国每年用于治疗失眠症的总费用约1000亿美元,由失眠导致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的损失远高于其他医疗和精神疾病(关节炎、抑郁症、高血压)。
虽然很少有关肿瘤照顾者睡眠问题的研究报道,但有照顾者经常主诉睡眠剥夺而不得不服用安眠药。
由此可见,肿瘤相关性失眠绝不是简单的“睡不好觉”,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23年)》中指出,将“失眠现患率和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纳入健康中国行动指标,减缓失眠现患率的上升趋势。
通过提高公众意识,采用综合性的管理策略,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支持他们更好地应对癌症治疗过程。同时,患者应主动与医疗团队沟通自己的睡眠问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共同对抗这一挑战。
来源:复旦中山胃癌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