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32条推荐!关于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治

2021-12-2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推荐意见


1.艾滋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疾病谱和临床表现具有自身特点,不能将普通人群IFD的诊断方法和思维简单地套用于艾滋病患者,诊断技术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需在HIV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价。


2.应结合患者的免疫状态、易感因素、微生物因素和临床表现对IFD进行分层诊断。


3.在无法获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时,应联合使用多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4.对于免疫高度抑制的艾滋病患者,应警惕IFD的可能性,艾滋病患者IFD常表现为播散性感染,病原体更具多样性,注意排除同时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可能。


5.除隐球菌性脑膜炎(CM)以外,艾滋病合并IFD的患者应在初步控制真菌感染后尽早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建议抗真菌治疗后2周内启动ART。


6.选择和调整抗IFD药物需参考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7.制定抗真菌方案和启动ART时,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必要时应密切监测抗真菌药物和(或)抗病毒药物的血药浓度。


8.IFD患者治愈或完成治疗疗程后,应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决定患者是否需接受维持抗真菌治疗(二级预防用药)


9.为预防某些IFD,应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药物间相互作用和真菌耐药性等,决定是否对免疫功能极低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一级预防)


10.推荐选择合适的标本及合适的染色方法尽早进行肺孢子菌病原学检测,在诱导痰、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组织检查中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即可确诊。


11.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升高的血清1-3-β-D葡聚糖和乳酸脱氢酶(LDH),可对艾滋病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做出临床诊断。


12.对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符合PCP表现的患者,推荐尽早给予经验性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治疗,而不应等待病原检测结果,同时应密切监测病情并积极寻求确诊。


13.治疗PCP首选TMP-SMZ,疗程为21d,并在抗PCP治疗2周内尽早启动ART;对于吸入空气时血氧分压<70 mmHg或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5 mmHg者,应尽早(通常是72h内)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


14.推荐根据患者免疫功能和ART后HIV的抑制状况来对PCP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


15.一旦怀疑CM,应尽快腰椎穿刺行脑脊液隐球菌涂片镜检、培养和隐球菌抗原(CrAg)检测


16.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CM患者预后的关键,推荐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的HIV感染者开展血清CrAg筛查,阳性者应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CM的可能。


17.CM的治疗应遵循诱导、巩固和维持3个阶段的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是目前推荐的最有效的诱导期治疗方案。


18.CM发生时尚未开始接受ART的患者,推荐在抗真菌治疗4~6周后开始ART


19.控制颅内高压对改善CM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经反复腰椎穿刺颅内压仍不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者,或有脑室扩大等脑积水的影像学检查证据时,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20.对于无症状的CrAg血症艾滋病患者,建议使用氟康唑进行抢先的抗隐球菌治疗


21.艾滋病患者若有吞咽困难、吞咽不适主诉,可使用氟康唑经验性治疗;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好转,应注意鉴别诊断。


22.推荐艾滋病合并念珠菌病患者尽早启动ART


23.不推荐艾滋病患者对念珠菌病进行一级预防,不推荐常规对患有念珠菌病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24.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诊断首先需注意其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来自流行区的患者如出现相应表现时更应高度怀疑此病可能。确诊依赖病原学检查,从血、淋巴结、骨髓或其他标本中分离培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即可明确诊断。


25.治疗推荐先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周,而后接受伊曲康唑治疗10周;也可使用伏立康唑治疗12周。


26.CD4T淋巴细胞计数<50 /μl者抗真菌治疗后尽早启动ART;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者可在完成2周的诱导期抗真菌治疗后启动ART;注意抗病毒药物与抗真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7.推荐对所有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流行区HIV感染者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时应进行一级预防。


28.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在艾滋病患者中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尽早行血清GM试验和高分辨率薄层CT等检查,确诊依赖于从无菌组织中检出病原体成分。


29.侵袭性曲霉病首选伏立康唑,要注意抗病毒药物与伏立康唑间的相互作用。


30.推荐艾滋病合并曲霉病尽早启动ART。


31.推荐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HIV感染者常规行痰曲菌涂片镜检和培养,以及血清GM试验。


32.不推荐艾滋病患者对侵袭性曲霉病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 (10): 581-593. 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9.10.002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