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了规范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提升神经重症医疗质量,促进神经重症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由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委员会指导的“神盾行动——神经重症质控推广项目”于2022年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培训、推广质控标准,提升神经重症医生对重症患者的管理能力,以造福广大患者。该项目目前已开展多次宣讲与培训项目,来自全国的神经重症学科专家就神经重症学科发展和质控标准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建议。现针对系列会议中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整理与会专家的精彩解答,以飨读者。
Q1、对于神经重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您有何建议?
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神经重症质控工作在专家组的努力之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控体系,为提高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控制提供助力。但为进一步强化质控的效果,仍需不断改进质控体系,建立质控指标的评价机制。试点医院为质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但其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并不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指标,专家组需要对质控指标进行评估和动态调整,对于一些并不能反应神经重症医疗质量的指标予以剔除,从而不断完善、改进质控体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周建新教授:神经重症医疗质控的完善需要对指标进行动态调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医疗质控的专委会在制定指标时,会要求根据临床中的实际需求,选择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指标,或是经专委会评估后认为有价值的指标,并且尽量精简质控指标。与此同时,会根据近几年的医疗质量进行动态调整,对于一些已经在临床中不断完善的指标,多数医疗机构能够达标,则从质控指标中去除。通过其他国家的质控体系建设经验,我们也能从中吸取经验:①需要针对临床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指标,例如在临床中应用血管活性药部分医生并没有进行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专家组在讨论后认为需要将其作为神经重症质控的指标。②指标的数量影响着质控的质量,指标过多可能会降低监测的效果,在制定指标时可以根据近几年的质量改进目标有选择性地筛选指标,从而能够提高质量改进的效果。
除此之外,质控开展过程中不同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质量也需要引起注意。医疗机构中负责数据填报的人员通常会定期进行调整,如何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地培训需要进一步落实,此外质控中心也需要开发更多的统计学手段进行数据的核实,剔除掉不合理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有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宁教授:中国神经重症学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在地区间存在差异,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神经重症学科也存在差异。尽管大家期望能够全面提升神经重症的医疗水平,但过多的指标可能影响质控工作的实际效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机构的情况实行分层,从而能够令较为薄弱的科室能够分阶段地提升神经重症学科建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谢筱琪教授:神经重症质控工作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尽管有专家会担心过多的指标会打消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指标过少则不能全面反映神经重症的医疗质量。相信随着质控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医生会逐渐适应数据填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也会不断提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