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2023-04-20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EB病毒(EBV)是一种广泛播散的疱疹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儿童较为常见和重要的EBV感染相关疾病。EBV与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及鼻咽癌的发生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


发病过程:EBV累及口咽上皮细胞在口咽淋巴组织复制入血侵犯B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改变(EB抗体)激活T细胞细胞毒T细胞增殖(异型淋巴细胞)侵犯全身淋巴组织。

一、临床表现


(一)发热

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持续1~4周,甚至长达数月。

(二)咽峡炎

咽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可有灰白色假膜,易剥脱,少数有溃疡。

(三)颈部淋巴结肿大

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

(四)肝大

肝区可有压痛,多数肝功能轻度异常。可有肝炎症状,如食欲差、呕吐、腹痛、腹泻、黄疸等。

(五)脾大

50%的病例可伴脾大。脾脏破裂较少见,需注意防护。

(六)眼睑水肿

由淋巴增生、静脉回流障碍所致。

(七)其他

发病第4~10天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分布较稀疏。也有猩红热样、麻疹样、水疱样或荨麻疹样皮疹。持续1周左右,亦可反复出现。个别患者可出现不同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在整个病程中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等。后期偶可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也可出现肾炎、胃肠道出血、间质性肺炎等。需注意相关

体格检查。

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

外周血象改变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早期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或稍低,发病1周后,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20)×109/L,高者达60×109/L。白细胞分类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之后淋巴细胞比例可达50%以上,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及以上或其绝对值1.0×109/L及以上时具有诊断意义。血小板计数常减少,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及免疫复合物作用有关。


(二)血清学检查

1.EBV抗体检测 用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抗衣壳抗原(CA)IgM和抗早期抗原(EA)IgGCAIgM是新近EBV感染的标志,EAIgG是近期感染或EBV复制活跃的标志,均具有诊断价值具体为抗EAIgG效价≥1∶20,或抗CAIgM阳性,或抗CAIgG效价≥1∶160,或抗CAIgG在恢复期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或抗核抗原(NA)抗体在病程3~4周阳性。


2.EBV抗原检测 DNA印迹法可检测EBVDNA,原位杂交可确定口咽上皮细胞中EBV存在,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敏感快速特异地检出标本中的EBVDNA

三、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大,脾大,眼睑水肿。


(二)辅助检查

1.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50%,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2.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证据

(1)抗CAIgM和抗CAIgG阳性,且抗NAIgG阴性。

(2)单一抗CAIgG阳性,且抗CAIgG为低亲和力抗体。


临床诊断病例需满足临床表现中任意3项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任意1项,确诊病例需满足临床表现中任意3项及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证据中任意1项。


需鉴别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者外周血中也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其比例常为3%~5%。


总之,病史采集是基础,详细有序,条理分明;高质量查体是关键,兼顾系统,重点突出;针对性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疾病和知识点要深刻掌握。


来源:文章摘选自《儿科疾病诊疗思维》

微信图片_20230420101855.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