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吴力群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脏病中心肝脏外科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大普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脏及门静脉高压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和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肝转移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肝脏外科学组组长
青岛市医学会器官移植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青岛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至今)
山东省卫生创新人才
肝癌治疗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在肝癌一线治疗领域,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药物相继问世,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与此同时关于肝癌二线治疗的时机和方案,仍有待更多临床研究进行探索。在一线治疗效果不理想时,该如何评定疾病进展,何时更换二线治疗药物,这一问题仍是临床中的难点:过晚会导致患者肝功能下降,影响二线治疗效果,过早则会影响患者整体的获益。瑞戈非尼是一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用于多个与肿瘤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靶点,还能够改善免疫微环境,是临床中肝癌二线治疗的首选药物。戴朝六教授表示:“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进展,或是甲胎蛋白(AFP)升高50%,通常提示我们要及时换用瑞戈非尼,很多患者也的确能够从中获益。”目前,许多在瑞戈非尼基础上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探索之中,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其疗效,充实临床中二线治疗的选择。
许多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后容易复发,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存在mVI、多结节病灶和侵犯重要血管等。术后辅助治疗对于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十分重要,但对于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目前尚存在争议。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在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地位目前已经得到一致的肯定。
2006年,索拉非尼在中国获批,成为肝癌治疗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普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更是为肝癌治疗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杨威教授对近年来肝癌治疗进展感慨颇多。杨教授指出,尽管外科手术切除是根治肝癌的有效途径,但约70%的患者在初诊时因肿瘤分期较晚或肝功能不足而无法接受手术。因此肝癌外科医生需要在新时代中学习和利用手术以外的治疗手段,为这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