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团队领衔的“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体系建立及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介绍如下。
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受限于组织标本的时空异质性以及可及性差等因素,现有的分子分型精准度不足,进而直接影响靶向治疗疗效。基于以上临床问题,项目组历经10年系统性创新研究和开发,创建ctDNA无创分子分型新技术、建立肺癌综合治疗疗效预测体系、开发肺癌个性化诊疗系列产品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主要创新点如下。
(1)基于外周血肺癌驱动基因突变检测新技术,建立无创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体系。①建立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的多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证实能够有效预测靶向治疗疗效;发起基于ctDNA筛选靶向治疗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靶向治疗获益人群扩大20%;为确立无创分子分型新标准提供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写入国内外肺癌诊疗指南。②建立了肺癌疗效预测动态评价体系,确立靶向治疗优先原则,使晚期 EGFR 突变型肺癌一线治疗有效率提高26%。③率先实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国际评价“加深了对肿瘤异质性和耐药的理解,为癌症个性化治疗带来了希望”。
(2)确定中晚期肺癌综合治疗新方案、新策略,建立无创疗效预测模型。①基于多维度外周血分子标志物构建了中晚期肺癌放化疗疗效和生存预测模型,为联合治疗提供新思路。②发起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同步放化方案使肺癌患者3年生存率提高1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降低 14%,被多个国际指南引用。③发现多个放射性损伤个体差异相关的无创分子标志,牵头制定了放射性肺损伤诊治专家共识。
(3)率先建立基于外周血肿瘤突变负荷(TMB)的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体系。①自主设计并研制TMB血液检测组合,并在免疫治疗临床队列中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预测价值和性价比。②发现DNA损伤修复通路双突变与高TMB相关,提出新的引起高TMB的潜在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型疗效预测标志物。
(4)自主研发外周血分子诊断试剂盒,并成功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首创特异引物双扩增技术,解决了低成本、高灵敏痕量突变检测的技术难题,研发首个外周血 EGFR 突变检测试剂盒,获中国和欧盟政府认证,促进了肺癌无创精准诊疗的普及和标准化。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102篇,被Lancet Respir Med、J Clin Oncol等亮点专论,被3部国际指南引用;参与制定指南和专家共识5部。建立的无创肺癌分子型惠及患者105万,试剂盒广泛应用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三百余家三甲医院,有效避免了靶向药物滥用,提高了临床获益,有力地推动我国肺癌无创精准诊治的规范化进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