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肠易激综合征如何诊治?29条核心推荐必读!

2021-10-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肠易激综合征非原创

IBS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对其认识不断更新,为更好地指导我国IB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名专家对IBS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投票,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意见。小编摘录共识推荐意见供大家学习。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


共识意见1: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共识意见2: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仅25%的IBS患者到医院就诊。


共识意见3: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老年人(年龄≥60岁)的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共识意见4: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与IBS的亚型无关;肠道感染是中国人群患IBS的危险因素。 


共识意见5:IBS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共识意见6: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


共识意见7: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共识意见8: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共识意见9: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共识意见10:IBS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急性和慢性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


共识意见11: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B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诊断


共识意见12:IB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其并非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


共识意见13: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夜间排便、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非刻意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和IBD家族史。


共识意见14:IBS亚型诊断应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分为IBS-D、IBS-C、IBS-M和IBS-U 4种亚型。


共识意见15:IBS与其他功能性肠病、功能性排便障碍存在转换、重叠,应基于主要症状群作出鉴别诊断。


共识意见16:IBS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GERD等重叠,诊断IBS时应全面了解消化道症状。


共识意见17:IBS的严重程度与肠道症状、肠道外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估。


四、治疗


共识意见18:IBS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要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共识意见19:在IBS诊疗实践中,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


共识意见20: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对改善IBS症状有益。


共识意见21:心理认知和行为学指导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心理治疗对部分IBS患者有效,但仅限于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实施。


共识意见22:解痉剂可改善IBS症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


共识意见23:止泻剂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症状。


共识意见24: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可改善非IBS-C患者的总体症状,以及腹胀、腹泻症状。


共识意见25:渗透性泻剂可提高IBS-C患者的排便频率,改善粪便性状。


共识意见26:促分泌剂可改善IBS-C便秘症状,其中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同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


共识意见27:益生菌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


共识意见28:中医药对改善IBS症状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共识意见29: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BS患者的治疗。


内容节选自《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