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金秋十月,京华胜景。2025年10月17~1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2025介入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市举行。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专家,深入探讨介入呼吸病学的前沿进展和临床经验,促进多中心经验交流。18日上午主会场,10位呼吸介入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凤鸣教授以《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中国解决方案的探索》为题作了报告。罗教授指出慢阻肺病具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疾病负担沉重。他介绍了中国在慢性气道疾病介入治疗方面的探索,包括安全阀植入、气管线圈减容术等创新技术,并分享了临床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示了中国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良安教授作了题为《多原发性肺癌处置策略新进展》的报告。陈良安教授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多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挑战。他提出了基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精准治疗策略,强调了手术治疗及全身治疗在多原发性肺癌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强教授在《肺癌微创介入治疗的进展》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早期肺癌微创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他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介入治疗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分享了综合腔镜辅助早期肺癌消融术等创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此环节由中日友好医院侯刚教授和武汉肺科医院魏双教授主持。
千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稻毛辉长教授以《支气管镜在肺移植后的应用》为题作了报告,他探讨了支气管镜在肺移植术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他分享了支气管镜在监测移植肺功能、诊断并发症及指导治疗中的实践经验,强调了支气管镜技术对提高肺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广发教授在《慢阻肺病精准全程管理》的报告中,提出了慢阻肺病精准全程管理的理念。他强调了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监测等新技术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衢州市人民医院陈成水教授以《细胞显微内镜研发》为题作了报告。陈成水教授介绍了细胞显微内镜的最新研发进展。他展示了细胞显微内镜在消化道和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创新应用,强调了其高分辨率、实时原位分析的优势,为临床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工具。
此环节由上海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红教授主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曾奕明教授在《气道瘘的干细胞治疗》报告中,探讨了干细胞治疗在气道瘘修复中的潜力,他分享了干细胞治疗气道瘘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经验,展示了干细胞在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方面的显著效果。
上海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以《周围性肺癌介入诊疗年度进展》为题作了报告。孙加源教授总结了周围性肺癌介入诊疗的最新进展。他介绍了导航技术、机器人气管镜等新技术在周围性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强调了这些技术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时悦教授在《当前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分析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他指出了设备研发、临床研究、培训教学等方面的机遇,同时提出了技术规范性、质控、收费体系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胸科医院Felix Herth教授(线上)以《欧洲呼吸介入病学最新进展》为题作了报告。他介绍了欧洲在呼吸介入病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并分享了欧洲在气道介入、肺结节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呼吸介入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臻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蕾教授主持。
大会报告后,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栗教授主持下,侯刚教授介绍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呼吸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并举行了呼吸用共聚焦研究进展暨呼吸系统图谱编写启动会。
上午主会场的精彩内容在掌声中结束。10位国内、外专家的精彩报告,深入探讨了介入呼吸病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创新技术与临床实践经验,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有力推动了该领域的深度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现场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