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及来源:韩雪,张玉梅.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3): 281-287.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别于传统的卒中后物理康复训练措施的新型康复方法正在兴起,不论是非侵入性的镜像治疗、运动想象、非侵入性脑刺激、基于VR的虚拟现实技术,还是侵入性的电磁刺激、脑机接口等干预手段都展现了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高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对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神经肌肉的电生理特点有准确的评估,并进行个体化和细致化的方案制定。
2023年3期《中国卒中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102例卒中患者自身对照的电生理研究对一侧上肢肌力下降的卒中患者的电生理特点进行了细致描述,为临床研究评估指标的设定、新技术评估功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单中心、自身配对设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亚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年龄≥18岁;卒中部位为前循环,单侧偏瘫;偏瘫侧上肢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本体感觉缺失或损伤等情况,但可配合完成神经电生理相关检查;对侧肢体无病变。
入组患者完成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具体指标为见表1。比较患者患侧上肢和健侧上肢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SEP各项指标与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的相关性。
表1 研究采集的电生理指标
1)患侧上肢SEP中N9、N13、P15、N20及P25的潜伏期均长于健侧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偏瘫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波幅较健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偏瘫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健侧减慢,波幅较健侧降低,差异有统学意义;
4)患侧上肢SEP中P15、N20及P25的潜伏期与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
具体数据见表2~表5。
表2 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比较
表3 双侧感觉神经传导参数比较
表4 双侧运动神经传导参数比较
表5 患侧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FMA-UE评分相关性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程忻教授团队亲赴德国慕尼黑,带回ESOC 2023独家报道,解析20余项大会重磅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