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基于3D-QCA的FFR与IVUS管腔定量评估在左主干病变中具有相关性丨健心知著

2021-08-03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冠心病原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团队为您推荐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展方面的最新研究,点评研究结果,诠释临床意义。让我们快速了解冠心病介入领域学术进展。


基于3D-QCA的FFR与IVUS管腔定量评估在左主干病变中具有相关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健薛子璇、聂文畅


2021-07-20_104022.jpg


健心荐语

目前,评估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病变仍然具有挑战性,通常需要联合解剖学和功能学共同评估。尽管目前的血运重建指南强烈推荐采用有创性血流储备分数(FFR),但因其风险和局限在临床实践中尚未充分应用。已证实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衍生的FFR与有创FFR高度相关,但在先前评价左主干的研究中,由于样本代表性不足,其与血管内超声(IVUS)测得最小管腔面积(MLA)并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

文章介绍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基于3D-QCA的FFR与MLA在左主干(LMCA)中度狭窄病变中的相关性。本文于2021年4月发表于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连续纳入接受IVUS评估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非开口处的中度LMCA狭窄患者。排除标准为:严重瓣膜性心脏病、左心室射血分数<30%、冠状动脉搭桥术史、技术相关问题导致的数据缺失等。


本研究根据两张LMCA狭窄最优投影的冠脉造影结果,结合有创测量的主动脉根部压力自动计算血管分流储备分数(vFFR),并自动生成3D-QCA值。通过IVUS测量最小管腔面积(MLA),MLA位置的斑块负荷=(外弹性膜面积-管腔面积)/外弹性膜面积×100(%)。面积狭窄百分比=(参考管腔面积-MLA)/参考血管面积×100(%)。


2021-07-20_103356.jpg


图1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经IVUS评估后共256例中度LMCA狭窄患者筛选合格,147例患者符合临床纳入标准,并有完整的IVUS LMCA影像,其中63例进行了3D-QCA和vFFR分析(图1)。入组病人多为男性(75%),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NSTEMI20例。LMCA的平均MLA为8.77±3.17mm²,平均vFFR为0.87±0.09。基线临床、IVUS和冠脉造影特征见表1。


表1 基线临床、IVUS和冠脉造影特征

2021-07-20_103447.jpg


vFFR与MLA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r=0.792, p=0.0001;稳定型心绞痛r=0.79,p=0.001;ACS r=0.80, p=0.001)(图 3a)。vFFR与平均管腔面积(r=0.622, p=0.001)和平均斑块负荷面积中度相关(r=0.420, p=0.003)。vFFR≤0.8可较为准确的提示病变MLA < 6.0 mm²(敏感性98%,特异性71.4%,AUC=0.95,95%CI:0.89~1.00,p=0.001)(图3b)。


2021-07-20_103528.jpg

图3  (a)散点图显示了vFFR和MLA在LMCA病变的测量结果;(b)使用vFFR和3D-QCA预测IVUS-MLA<6.0 mm²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结论

对于LMCA冠脉造影质量良好且IVUS影像完整的患者,基于3D-QCA的vFFR评估的LMCA疾病与IVUS评估的LMCA MLA有很好的相关性。


点评

本研究联合证实了基于3D-QCA的FFR和基于IVUS的MLA评估左主干病变的相关性,这提示vFFR是一项可用于实践的、较准确的、无创性的评估左主干疾病的方式,有较大临床意义。


但同时,也有相关亚洲人群研究获得了与本研究不同的诊断阈值,例如Park等发现,MLA≤4.5mm²可较为准确的预测FFR<0.8,应对诊断阈值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并且,该研究中大多数患者没有进行有创FFR测量,无法探究LMCA中vFFR与有创FFR的相关性,亦无法获得MLA与有创FFR的相关性,这是本研究的另一局限性,须在进一步验证研究中避免。


图片1.png


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冠脉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检查;冠心病无创检查(FFRCT);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